釣魚島比民生更重要嗎?

釣魚島風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群情激奮的情緒一直包圍著人們,在政府明顯的默許下,各地上演了遊行示威活動。一時間,似乎每個人都表現除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即使你不理性,你破壞了同胞的個人財產,砸破了同胞的頭顱,有人也會為你歡呼,瞬間忘記了身邊的這個現實世界。

最近些天,當中國人正在日本大使館前抗議時,國內發生了很多其他事情。遠的不說,最近就有兩件事情多少可以讓狂熱的中國人冷靜下來,想想身邊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

9月21日,遼寧盤錦的人民警察開槍打死了抗拒強拆的村民,此時,中國各地為釣魚島而進行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並未結束。慘案發生後,當地政府極力為該警察辯解,當地檢方稱開槍合規,有關部門嚴陣以待,村民屍體被草草火化。

9月27日,社保理事長戴相龍承認養老金存在缺口,將來可能63歲退休。養老金問題涉及到每個人自不必說,國家相關部門在此問題上的出爾反爾,明顯違背了當初制定社保計畫時對公民所做出的承諾,如今卻試圖讓全體公民繼續為政府部門的失職買單。

針對上述與自己切身利益最近的問題,中國人並沒有表現出如保釣那樣的集體憤怒和力量,而政府也未在這些事情上對民眾表現出如保釣遊行那樣的寬容,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對於中國人來說,釣魚島確實比民生更重要嗎?

對盤錦那個被警察擊斃的村民來說,在他眼中,他的房屋顯然比釣魚島重要,否則他不會冒死抗爭,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他的生存權。起碼,對於每一個面臨強拆的人來說,每個房屋都是釣魚島,都必須誓死去捍衛。

而對於政府來說,除了對外捍衛領土完整,對內難道沒有幫助民眾捍衛自己房屋的義務嗎?一個現代國家,如果不能首先保障國內公民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們時刻感覺國家和權力是對民生的威脅,那如果事態繼續惡化,有多少人還願意與政府站在一起,一致對外?即使面對外敵入侵,民眾能與政府達成一致,那種一致也是暫時的、不穩固的,一旦外部因素解除,國內矛盾依然會激烈甚至惡化。

196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就職演講中說出了一句廣泛流傳的句子:「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在現代政治倫理的背景下,這句話以及它所代表的國家主義早已被包括美國自己在內的國際社會所拋棄。國家與人民的關係不應該是人民單方面對國家的無條件服從,而應該本著各自履行「國家」與「公民」責任與義務的契約精神彼此負責。

青年學者熊培雲說:「每一寸國民的土地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每一間房屋都應是釣魚島!在國家大張旗鼓對外宣稱釣魚島主權的同時,更應看到國內還有無數合法財產得不到保護的人民在孤軍奮戰!」

在筆者看來,保釣重要,保民生也重要,政府起碼應該把二者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甚至應該把民生置於優先地位。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實力在最近三十多年中突飛猛進,按照中國自己的計算,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GDP的增長和進步並未普惠於全體國民,相反,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貧富差距拉大,官場腐敗叢生,公民基本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改革停滯不前,社會矛盾激化,社會有處於斷裂的危險。

但是,普通民眾仍然在公民社會的門檻前處於朦昧狀態,比如,此次民間保釣遊行過程中一些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暴戾之氣。我們要追問,為什麼民間的負面情緒會在「釣魚島」這樣一個兼備「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雙保險的議題下進行爆炸性的釋放,卻很少針對那些社會民生問題如此容易受到集體性煽動?

已故捷克前總統、劇作家瓦茨拉夫·哈維爾曾在《給胡薩克的公開信》中提到,「絕望導致冷漠,冷漠導致順從」,這句話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中國部分民眾的心理現狀。

本文留言

作者張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