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巨大恆星或解宇宙最大未解之謎(圖)

 2012-09-09 2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星系中最大的恆星:距離地球16萬光年遠處存在四顆大恆星,體積遠超過科學預計恆星應有的大小。(NASA)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近日提出了一項最新理論,或可以解答宇宙最大的神秘未解之謎之一。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發現4顆白矮星,它們質量大約是太陽的300倍,這是預測正常恆星質量極限的2倍。德國伯恩大學的研究學者稱,這些恆星屬於大麥哲倫雲內巨大恆星群R136的一部分,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遠,它們如此龐大的體積可能是恆星合併的結果。

在此之前,科學家對銀河系和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目前宇宙中形成恆星的質量極限是太陽質量的150倍,這一預測在2010年發現這些巨大恆星時被打破。此前這個預測似乎代表了一個宇宙極限,適用於任何恆星形成的地方。

「這項發現表明,無論是恆星質量上限,還是任何新生的恆星質量組成成分,似乎都一樣,與恆星產生地無關。」波恩大學的帕維爾·克勞帕教授這樣說道。「恆星產生的過程似乎是普遍相似的。」


大、最熱、質量最大的恆星群可能位於大麥哲倫雲內部恆星形成區域。(NASA)

然而,最新發現的這四顆超明亮、超大質量的R136恆星似乎是這樣廣泛接受的質量極限準則的特例。

伯恩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員包括首席研究員Sambaran Banerjee博士和Seungkyung Oh,他們對類似R136恆星群的恆星交互活動進行建模,他們利用電腦模擬再現真實的恆星群,創造了一個擁有17萬恆星緊密接觸的恆星群。

最初Seungkyung保證所有恆星都是正常質量,且按照預計的方式分布。為了計算基本的系統是如何隨著時間平穩變化的,這個模型必須解決51萬個方程。由於核反應、每顆恆星時放的能量、恆星間碰撞時產生的影響,整個模擬過程非常複雜。

這種高度密集的恆星間計算被稱為「直接數值模擬」(direct N-body simulations’),它是對恆星群建模最可靠最精確的方式。


在宇宙何處?RMC 136a恆星群的星系地圖,其中有些恆星質量是太陽的300倍,體積是目前恆星質量上限的2倍。(NASA)

「一旦這些計算完成,它將迅速揭開這些超大質量恆星的神秘面紗。」Sambaran補充說道,「在恆星群早期它們就已經出現了。在緊密的雙星系統中有如此多大質量的恆星,它們本身緊密相連,會發生頻繁的隨機接觸,有的會導致碰撞兩顆恆星合併成質量更大的天體。這樣產生的恆星很可能迅速形成R136中觀測到的那些超大質量恆星。」

「想像一下兩個笨重的恆星互相緊密環繞運行,但由於臨近恆星的引力作用導致兩者被分開,如果兩者最初的環繞軌道被拉伸到足夠遠,當它們經過彼此時會彼此碰撞從而形成單一的超大質量恆星。」Sambaran解釋道。

「儘管兩顆大質量恆星碰撞涉及的物理學原理非常複雜,我們仍堅信這解釋了觀測到的這些超大質量恆星是如何形成。從恆星碰撞的理論解釋,相對容易的多。畢竟恆星形成的普遍相似性這一理論還是主流理論。」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