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使筷子的十二種使用忌諱

 2012-08-30 18: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這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舍。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不知從哪裡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裡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這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裡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因為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京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筷子的禁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積澱。

筷子雖小,但在人類文明史上,卻是一項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指出: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精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一位外國學者從研究筷子的力學結構中發現,人們使用筷子,至少可牽動30多個關節和50多條肌肉運動,還能激發大腦,阻止和延緩腦細胞的退化,也就是說能夠促進大腦功能的發揮。科學家們認為,長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靈活,腦子聰明,有益於身心健康。由此可見中國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獨樹一幟。

筷子,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內容之一,早在唐以前就傳到了亞洲各國,特別是東南亞。韓國從1995年下半年起,在小學一年級開設了「筷子課」,並向教師提出了「讓孩子們用筷子夾豆子」的教學方法。風格獨具的中國筷子,已成了國際友人來華訪問前的「必修課」。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其用筷的嫻熟,成為記者的一個熱門新聞。里根和夫人訪華前,儘管花功夫練習用筷,但在國宴上,仍被魚丸子給難住了。世界拳王阿里1985年5月訪華時,因不會用筷子,顯得尷尬而又好笑。現在,全世界有15億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見中國人發明的筷子,已成了當今世界風格獨具的重要餐具。

「慇勤問竹箸,甘苦樂先嘗。滋味他人好,樂空來去忙。」宋代文人程良規的這首詩,是對筷子那種奉獻精神的生動描繪。筷子作為中國食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已在世界文化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政道博士就曾經自豪地說:從我國人民使用獨特的筷子這一點,已經說明瞭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勤勞、智慧的民族,是個優秀的民族,偉大的民族。

来源:華夏五千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