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胡錦濤在香港紀念回歸15週年,《每日鏡報》6月30日評論說:「從1997年起,香港民主黨人及其支持者每逢7月1日都在香港島遊行,他們所關注的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現實意義。
「北京雖然按照與英國的協議頒布了自己的基本法,比如保證香港更多的言論和集會自由。儘管如此,對這座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大陸的影響與年俱增,不管是文化上、經濟上還是政治上。」
該報以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當選為例說,他在競選時一直是第二位,被北京看中後,「這位警察之子迅速被親北京成員佔優勢的選舉委員會通過。……」
「例如,《南華早報》發生的事件也表明中國的影響不斷增加。這份英文報紙過去被看作批判性報導的傑出媒體,然而,自從該報被馬來西亞商業巨頭郭鶴年(Robert Kuok)收購之後,就不再批評北京。最新例證是原受聘於中國官媒《中國日報》的現《南華早報》總編王向偉讓人把一篇報導雙目失明、幾乎失聰的異議人士李旺陽疑點重重的自殺案的長文壓縮成簡訊。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錯誤。從那以後,香港數千人上街遊行,要求大陸審查這樁令人費解的死亡案。被王向偉解約的獲獎記者慕亦仁(Paul Moone)寫道:‘在王的領導下,這份報紙在香港和國際讀者群中失去了公信力,現在得常常承受當地中文媒體的嘲諷。’」
該報認為,「雖然香港得益於和大陸新富做生意,然而移民也導致緊張。尤其生育旅遊引起憂慮,香港大約1/3的新生兒是大陸母親所生,要麼是為了讓子女獲得香港護照,要麼尋找為擺脫一胎化政策的出路,要麼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醫護。香港也在與中國大陸競爭金融中心的首席,北京領導人想將上海擴大為經濟中心,但香港還是領先大陸一大步。」
「香港人政治上失意」
奧地利《新聞報》6月29日認為,「……儘管美國智庫遺產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依然將香港看作‘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區’,然而香港人卻在政治上失意。」
該報認為,特別是香港人收入差別擴大,「佔10%的最貧窮者如今比1997年少掙22%,房地產價格暴漲也讓中產階層買不起。前自由黨主席李鵬飛說:‘人們已經厭倦了富人愈富的政策。’
「主要是卸任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支持這種政策,他接受香港經濟精英給他的旅遊贊助,並以低價購買一套豪宅,而他周圍的房價迅速竄升。英國統治下最終以為已經消除的任人唯親和腐敗,又盛行起來。」
高房價壓得普通港人難以喘息
作者認為,梁振英的當選「並非吉星高照」,「人們議論梁振英太親近北京,可是事實上香港這個大都市的所有政治家都有這個弱點。
「2020年將首次自由普選立法會,2017年普選新的行政長官。屆時梁振英若不能成功地獲得香港人的信任,他的時日也就屈指可數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