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晚年毛澤東為什麼沒有含飴弄孫之樂(圖)

作者:程映虹  2012-06-03 1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晚年毛澤東不見親人見外人(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毛澤東有一個嫡孫,一個外孫女,這兩人在中國報刊上曝光率很高,都被稱為「偉人」後裔,尤其是那個嫡孫,動不動就說「我爺爺」如何如何。他們都出生於1970年左右,離毛去世還早得很。但他們不要說拿不出一張和毛的合影,甚至連爺爺和外公的面都沒見過。

也許有人會說:這並不表示毛不愛他們,他們的名字不都是毛起的嗎?但在毛,起名恰恰不說明問題,因為毛有這個嗜好,被他起過尤其是改過名字的人不知有多少,從宋要武到許世友到程思遠到韓小弱,連他的「好學生」江青也近朱者赤,批林批孔批周公時給別人起名周克周。

所以,起名恰好說明親與非親在毛眼中沒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說,毛晚年儘管有孫兒孫女,但絲毫沒有中國人所說的含飴弄孫之樂。如果他真的有這份親情,何至於六年中一次這樣的機會都不給?

在五十和六十年代初,有很多照片顯示毛有過溫馨的家庭氛圍,但到了七十年代,至少就公布的而言,我們看不到毛有家庭生活的任何跡象。當時不要說下一代,就連既是老婆又是親密戰友的江青要見他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

毛澤東在不見孫子和外孫女的同時,卻見了很多外人,尤其是美國人,和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照片。例如在自己的孫子和外孫女差不多滿週歲的時候毛就見了基辛格和尼克松,後來還興致勃勃地見了尼克松的女兒和女婿(也是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兒子),但卻就是不見自己的孫子和外孫女。至今,毛的孫輩對毛形象的記憶都是從照片上來的,恐怕還不如很多外人直接和親切,連新華社都有「尼克松女兒深情回憶毛主席」的充滿細節的文章。

毛澤東過新年放鞭炮沒有親人陪伴,周圍都是「身邊工作人員」。這些人今天回憶起毛來就像白頭宮女話玄宗那麼有細節和有滋味,而他的孫輩卻常常只能到他的書裡去找或是問別人。這些「主席身邊的人」回憶,毛晚年也覺得寂寞,傷感,淒涼,甚至流淚。但他就是不願和親人在一起。

所有這些,難道不讓一個正常人覺得奇怪嗎?一個人活到這個份上,不是完全違背中國家庭傳統和普世人性的嗎?一個既是爺爺又是外公的人,竟然至死也不見孫子和外孫女,同時卻見了很多外人,甚至越洋跨海吧他們邀請到中國來見,他的心理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很多人把毛比作「開國君主」,那麼在君主制時代,無論宮闈關係如何複雜,逢年過節皇上也還是要把皇后和娘娘以及她們生的皇子龍孫們不分親疏召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的。有哪個「開國君主」晚年身邊如此冷清?

晚年毛澤東談不上有什麼精神世界,但卻有心理世界,這對於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人相信沒有毛就沒有「新中國」。今天,不用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人都知道心理世界是否平衡是否正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平衡和正常。同樣,我們不需要心理學家就可以知道,一個正常圓滿的家庭,對於人的健全的心智和清明的理性有很大作用,至少在多數人那裡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有家庭但卻不但拒絕表示和接受親情,刻意和這種親情保持距離,甚至把這種親情關係的機會給予外人,那這個人的家庭生活固然不可能正常,其它的人際和社會關係多半也會有問題。如果這個人是個至高無上的領袖,他治下的國度也就難有和睦和歡樂。

難道不是嗎?晚年毛澤東沒有含飴弄孫之樂,但他的「與人鬥其樂無窮」卻並未因年高而衰減。從1970年到1976年,在他得了孫子和外孫女但卻不見他們的七年中,他批了陳伯達,逼走了林彪,第二次打倒了鄧小平,最後,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劍指」周恩來。周去世後毛不顧禁令,在中南海大放鞭炮,自得其樂。

毛最後七年,是他一生中黨內鬥爭頻度最密的時期;同時在人性人情上,他也做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我想,如果--僅僅是如果--毛晚年化點時間和孫輩在一起,享受一點常人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從中得益的,未必只是他本人和他的孫輩吧?

来源:網易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