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場感受中國之重

上週,我去了一趟新加坡。過去兩年,每次去新加坡,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在大宗商品市場,中國比希臘重要,不用擔心需求和價格下跌。」我心想,這次又要聽到這句話了吧。

然而,這次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沒錯,在大宗商品領域中國是比希臘重要。但是,人們對中國不再像過去一樣樂觀,而是抱著悲觀情緒。令我驚訝的是,我發現新加坡交易商和他們的歐洲同行一樣,都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憂心忡忡。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到8.1%,這是近3年來最慢的增速。中國政策制定者關注的其他重要指標(包括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額)也預示著,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更大幅放緩。

在為期一週的會議上,新加坡交易商和企業高管告訴我,「中國和印度需求放緩」;「情緒相當悲觀」;「供給充足」;庫存「不斷增加」;亞洲消費者「僅能餬口」,交貨「違約和延期」。這幾乎和兩年前的情況截然相反,當時中國及周邊地區一片繁榮,交易商們問我希臘是怎麼回事。

華爾街某知名銀行大宗商品部的區域主管總結道:「看跌者正在佔據上風,我認為這種狀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大多數高管都不看好大宗商品市場的短期前景,不過也有一些人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市場大概已經觸底,需求可能由此好轉。這種較為樂觀的看法有一些根據:中國當局已經開始採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大宗商品價格較兩個月前的峰值已經下跌了10%至25%,這會刺激買家;下半年需求的季節性增加也將起到推動作用。

儘管大宗商品交易商和高管不看好中國,對印度大多也抱著悲觀情緒,但他們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看法要正面得多。

此外,一些需求下降的情況被誇大了。憑藉國內的大量庫存,寄望價格走低的中國買家紛紛推遲採購,這就導致了需求螺旋式下滑。未來某個時候,這些消費者會認為價格已經足夠具有吸引力,這為需求下降構筑了底部。

推遲交貨和違約也是一樣的情況。大宗商品交易商認為,延期和違約更多反映出中國買家正在迫使供應商降低價格、違反合約,而不是表明需求出現大幅下滑。正如俗語所言:「糟糕的不是價格,而是合約。」

儘管人們發出種種警告,同時也抱著希望,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看起來確實不如過去兩年旺盛。這無疑是個問題,因為中國在大宗商品領域的確比希臘重要,而且簡直比任何國家都重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