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款上升 不能貿然松銀根

截至4月4日,滬深兩市已有包括12家上市銀行在內的133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報。其中,12家銀行的淨利潤達到8415億元,佔上市公司總利潤的51.3%。

與此同時,另外兩組數據也引起筆者注目:已經公布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顯示,資產質量變差已經成為行業趨勢,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局面已經形成。深發展去年四季度不良貸款餘額環比增長30%,浦發四季度環比增長13%,興業四季度環比增長13%,民生四季度環比增長6%,只有農行環比雙降。同時,一邊是銀行利潤暴增,另一邊市場卻並不看好銀行:今年以來,機構通過20筆大宗交易累計減持了6.28億股銀行股,其中10筆以9折折價出售,2筆以91折減持,1筆以88折成交。

中國經濟許多現象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就拿銀行來說,利潤暴增應該是資產質量優質帶來的。但是銀行高額利潤80%以上來自存貸利差,即來自貸款資產的擴張。如果為了追求利潤不顧風險盲目擴張貸款,那潛在損失和風險可就大了。因為一時利潤高增長,在貸款到期後可能連本息都難以收回。而事實是,商業銀行暴利恰恰來自資產的擴張。這一點連幾大銀行高管們都直言不諱。就在今年「兩會」上,當大家質疑銀行暴利以及暴利來自存貸過高利差時,幾大行高管們都予以否認,並坦言是資產擴張帶來的高利潤。這種資產擴張給未來帶來的金融風險即不良貸款的可能性極大。

我們注意到,銀監會此前公布的整體行業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結束了近6年來的雙降,分別出現了200多億元和0.1個百分點的上升。銀行不良貸款繼續雙升趨勢已經形成。首先,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貸款大投放導致的不良貸款風險已經逐步暴露。其次,中國經濟下行加速,由經濟決定金融,經濟形勢不景氣,銀行貸款質量惡化隨後就會暴露出來。

我們對此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銀行業暴利是不可持續的,原因是基於貸款資產擴張為主的利潤來源是不可持久的。這裡需要講兩點:一是商業銀行必須有應對經濟持續下滑以及房地產調控、國企和中小企業不景氣等,多因素疊加帶來的信貸資產風險的充分思想準備;二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絕不能再盲目放鬆貨幣信貸政策。因為市場總體流動性並不缺乏,關鍵是這些流動性未進入實體經濟。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讓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而不是放鬆銀根,增加市場流動性。否則,這些流動性將不會被實體經濟所消化,最終可能流向房地產、股市等投機炒作領域,重新吹大經濟泡沫推高通脹。

在筆者看來,當前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度」必須把控好,不能貿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更不能下調利率。

本文留言

作者余豐慧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