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次回國,在超市買東西。收銀臺前聽到一個青年對收銀員說,「零頭不要了」,很是瀟灑。
記得在「一些人」還沒有「先富起來」的年代,分幣還是很值錢的。青菜3分一斤,帶魚1毛7分一斤,大餅3分、油條4分,食堂一客大排骨1毛8分。看電影1毛5分,冰淇淋8分,乘電車4分、7分……那時若有「非誠勿擾」,「約會基金」贊助1塊錢就夠了。
曾經有首兒童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那時候,分幣還很有用,一分錢可以買糖吃。但是現在,假若有小朋友拿一分錢去做「拾金不昧」好人好事,警察叔叔不會「把頭點」,而是把頭搖:「腦子壞掉了」。
「零頭」貌似不是錢,馬路邊上丟落的分幣,不會有人俯身去撿。
美國似乎尚未「與時俱進」。路上偶見分幣,仍會有人撿起。美國的分幣都是硬幣,分四種:1分(Cent),5分(Nickel),10分(Dime),和25分(Quarter)。
其他分幣都有用。比如,有的馬路邊,停車要付錢,得往停車計時器(Parking meter)裡塞硬幣。通常25美分停一刻鐘。有的機場,手推車需投入硬幣,才可以拉出使用。公用電話也用硬幣,通常收25美分。乘公共汽車買票,比如1.25美元或1.75美元,收幣箱「只進不出」,所以得帶好硬幣。
賭城的老虎機(slot machine),也有吃硬幣的。我曾去拉斯維加斯旅遊。幾十美金換成硬幣,就可以「小賭怡情」了。
美國的大金額商品,如電腦、冰箱等,價格不用分幣單位。但跟日常生活較密切的大多數商品,用分幣單位。比如:一加侖(3.785升)汽油3.49美元,一瓶去屑海飛絲(Head and Shoulders)(1180 ml)9.88美元,一支佳潔士(Crest)增白牙膏(6盎司)2.98美元,十塊一包象牙香皂(Ivory soap bar)(10 X 113克)4.27美元,四只燈泡1.09美元,等等。
食品對美國人來說,不算貴。一條全谷麵包(624克)1.98美元,一壺牛奶(3.785升)2.88美元。麥當勞一頓快餐3.99美元。有家CiCi's Pizza,供應自助餐披薩,4.99美元吃到走不動為止。
20年前我來美國時,超市的食品價格有不少都是低於1美元的,比如雞腿0.29美元1磅(454克),香蕉0.18美元1磅。到現在,漲了不少,雞腿要0.99美元,香蕉要0.59美元。美國人開的超市,每磅價格低於1美元的食品很少。而華人、韓國人開的超市,仍有一些食物價格低於1美元。如:蘋果、生梨、香蕉、橘子、青菜、捲心菜、小黃瓜、番茄、洋蔥等果蔬。海鮮、肉類絕大多數超過1美元,其中多數超過3美元。如,兩天前我在一家華人超市買的葷菜:鴨翅膀1.08美元,大排骨1.99美元,龍利魚片2.98美元,三文魚魚排4.98美元。「分」,都還是列入價格單位的。
在美國買東西,大多用信用卡,不存在嚴重的「分幣麻煩」問題。此外,如前所述,有的地方還必須使用分幣。所以,只要美國一直保持物價不脫韁,分幣就不會消亡。
依次為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