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銅市等待中國買家(圖)

目前銅市場上演的一幕似曾相識。

差不多剛好一年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合約成為了意志博弈的戰場:一方是看多的對沖基金和押注價格上漲的投資銀行,另一方是削減庫存、等待更好買進機會的中國消費者。

中國人贏了這場戰爭(儘管歐元區和美國政客們的猶豫不決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銅價最終暴跌。Red Kite的邁克爾•法默(Michael Farmer)和戴維•利利(David Lilley)等預見到銅價下跌的人士大賺了一筆,而持相反看法的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則以金屬投資虧損和LME團隊負責人離職結束了2011年。Red Kite是最著名的金屬對沖基金之一。

眼下,中國消費者與看多基金再次開始了類似的角力。隨著銅價自年初以來上漲15%,中國買家基本上離開了現貨市場。

結果是,中國並未完全消耗掉去年12月份創記錄進口的銅,這導致中國倉庫中的銅庫存大量增加。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倉庫中的銅庫存自去年12月初以來增加了16萬噸,上週創下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交易員估計,在所謂的「保稅倉庫」中的銅庫存同期從20萬噸增至40萬噸左右。「保稅倉庫」是指存放尚未繳納進口關稅的金屬的倉庫。

中國銅市場的其它指標也顯示銅價走勢疲弱。

保稅倉庫較LME銅價的升水從今年年初的每噸逾120美元降至每噸60美元。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海期銅曲線處於明顯的「期貨溢價」(contango)走勢,三個月交割的期銅價格高於現貨價,暗示市場供應充足。而上海期交所與LME自今年年初以來的價差也一直不足以鼓勵中國進口銅。

今年的中國與多頭大戰會重演去年的「大屠殺」嗎?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中國消費者和交易員多久才需要重返國際市場。大多數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去年保稅倉庫的庫存高達65萬噸,而個體製造商的庫存水平要比目前高得多。

但與去年相比,今年的銅市場存在兩個更加本質的區別。

首先,多頭變得更加平和。今年,面對疲弱的中國需求,很少有人願意哄抬價格。此外,即便他們懷疑礦商提高產量的能力,但大多數人意識到,至少在理論上,2012年標誌著礦商銅供應大幅增加的開始。去年預計銅價平均將超過每噸1萬美元、最高可達1.3萬美元的分析師和基金,現在已經降低了他們的預期。如果銅價能重返9000美元至1萬美元的區間,即使是最樂觀的人士也會感到滿意。

市場更為迅速地對今年較為疲弱的中國需求做出了回應,顯示出這種情緒的變化。LME銅價較2月初的峰值下跌了6.7%,上週五收盤至每噸8175美元。

其次,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週期時點與一年前不同。事後看來,去年中國銅市場低迷是對中國收緊銀根的預警。中國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經濟增長全面放緩。

就目前而言,中國仍處於經濟放緩進程的中期。白色家電的產量增長大幅放緩,建築業看起來搖搖欲墜,最近去過中國的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預計,一季度項目開工量將同比下降20%至30%。

但除了真正看空中國經濟的人士以外,大多數觀察人士相信,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可能正接近最低點,貨幣政策的放鬆(例如上週末中國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重新提振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正如高盛的馬克斯•萊頓(Max Layton)所言,金屬市場陷入了一場「中國當前終端需求疲弱與未來需求可能回升之間的戰爭」。

人們也許會有一種強烈的似曾相識感,但銅的前景絕非已成定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