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際社會為何在西藏問題上不敢得罪北京?

 2012-02-02 23: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多年來,每當西藏發生嚴重踐踏人權事件,國際社會(包括不少西方國家)大都三緘其口,即便有譴責,也是步調不一,無法形成壓力。許多西藏問題專家和觀察家認為,原因就在於很多國家迫於貿易往來,不敢得罪中國這個外交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經濟大國。

最近的一個事例就是,中國軍警在四川藏區開槍鎮壓示威藏人以及絕望中的藏人自焚事件越來越多,西藏流亡政府首腦洛桑桑蓋上週向國際社會求助,希望國際社會向北京施壓以阻止中國當局繼續鎮壓藏區人民,洛桑桑蓋還請求聯合國派調查團到四川甘孜調查中國軍警開槍射殺藏人事件,但是洛桑桑蓋的呼籲沒有得到回應。

許多西方西藏問題專家認為,西藏流亡政府的呼聲之所以得不到國際社會廣泛回應,是因為很多國家出於經貿利益,為了分得中國這個當今最大市場的一塊蛋糕,不願在西藏問題上過度表態而得罪北京。

在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任教的藏學家布菲特利爾(Katia Buffetrille)女士指出,國際社會在西藏問題上之所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是因為「中國已經崛起為經濟強國,誰都想搶在前面分得一份市場份額」。此外,全世界有172個國家與北京建立了外交關係;由於這樣的關係,這些國家也就事實上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布菲特利爾女士還指出,與新疆維吾爾族等其它同樣反抗北京政權的少數民族相比,藏人在國際上贏得的同情更多,藏人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作為來自「世界屋脊」的一個主張非暴力的形象,更是贏得全世界的尊敬,但這一切都無助於藏人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支持。每當西藏發生暴力鎮壓和人權事件,國際社會往往只限於呼籲北京保持克制與藏人對話,既沒有人威脅要制裁北京,也沒有人呼籲抵制中國產品。譬如在美國相當活躍的西藏問題院外壓力集團,在四川藏區發生中國軍警槍殺藏人示威者事件之後,也只是呼籲北京保持「克制」而已。

就職於香港科技大學、專門研究中國種族政治和中非關係的政治學家沙伯力(Barry Sautman)教授認為,最近海外一些聲援西藏團體在示威活動中散發主張西藏獨立的傳單,也使得那些同情藏人處境的國家因與北京有外交關係而感到進退兩難。

沙伯力教授認為,西方國家政府在西藏問題上態度曖昧也事出有因,它們注意到「譴責中國不會產生任何效果」,只好改變策略「敦促中國政府與藏人對話」。沙伯力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是解決西藏問題的唯一辦法」。譬如2002年,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北京與達賴喇嘛的特使展開對話,其後八年間共進行了九輪對話與談判,直到2010年,但都沒有取得任何結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西藏問題專家羅伯特•巴奈特(Robert J. Barnett)教授則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國際社會力勸北京「停止攻擊達賴喇嘛,不要再強迫藏族僧人批判達賴喇嘛,同時限制漢人移民到藏區」;但巴奈特教授指出,國際社會在西藏問題上同北京打交道並不容易,「要找到一種合適的話語」。

在西藏問題上,歐盟和聯合國都與北京有定期的秘密會談。但自從2006年聯合國人員獲准前往西藏考察併發表一份措辭強烈的實地調查報告後,北京一直耿耿於懷,不再接受聯合國官員訪問西藏。另外,每次達賴喇嘛到一個國家訪問受到接待,北京都是反應過激,每次都向有關國家提出「嚴正抗議」,致使有關國家不得不收斂立場,大事化小。

再者,許多國家在西藏問題上各自為政,無法形成一個聲音說話,也是導致國際社會在北京的態度面前束手無策的原因。巴奈特教授指出,「美國和歐盟在處理西藏問題上看法就很有分歧」,以至於西方官員,尤其歐盟官員,談到西藏問題時經常一頭霧水,整個混亂」。

巴奈特舉例說,英國在1914年曾經與西藏簽署過一個條約,但倫敦在2008年卻極不慎重地說西藏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此之前,英國從未說過這樣的話」。巴奈特還舉法國為例,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途徑巴黎發生示威者抵制風波,當時法國戲劇性地「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轉彎」,但最終「薩科齊總統卻找不到一個能自圓其說的辦法來同北京談西藏問題」。

德國總理默克爾本週訪問北京,也許就看她會不會有新的表現,向中國領導人提一提西藏問題了。默克爾在北京期間,將應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講演。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