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結束,2012年的開始,新一輪的出國留學熱潮已經大張旗鼓的登場了。如今,90後甚至是00後的孩子有了更多出國留學的機會,可出生在「蜜罐」的一代,又有多少家長能放心「寶貝疙瘩」一人在外呢?於是,糾結。該不該送孩子出國?如何培養孩子具備留學的能力,想必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案例:兒子的轉變 讓我震驚
談起兒子,小明(化名)的媽媽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被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技術專業錄取,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快樂男生。可誰又能想到,曾經的他,高中時每天還由媽媽給穿衣服、整理書包、準備洗漱用品,接送上下學,寫作業都要人陪著;同學眼裡,他性格內向,只會學習基本上沒朋友;留學顧問眼裡,擔心他一個人在國外出危險。
「說實話,兒子的轉變,我也為之震驚。」小明的媽媽說:「這一年來,兒子過得很好,我的心才踏實下來。其實,直到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我才真正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太溺愛了,從生活到學習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沒有了自己的成長空間,雖然在辦理留學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和困難,但我慶幸自己及時意識到了這一點,把他該經歷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還給他,讓他真正成長,有了自己的生活。」
或許正是因為這對母子的改變,如今,小明已經在辛辛那提大學順利就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偶爾在人人網上分享在美國的點點滴滴的生活記錄,從一張張照片的笑容和那些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出,一年的美國生活讓他變得自信了,開朗了,最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媽媽包辦 顧問勸他別去
「與同齡人相比,小明顯得沉默寡言,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安靜地坐在那裡,一直是他媽媽在介紹他的情況。」新通國際美國部留學顧問孫老師,在介紹對小明的第一印象時說道:「畢業於哪所學校,成績怎麼樣,想學什麼專業,平時的愛好。一直在與我溝通確定信息的不是學生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這樣非常不利於我瞭解學生的情況和確定他是否有能力去留學。」幾次下來,孫老師給小明的媽媽打了個電話,孫老師說,我希望學生的母親明確出國留學的是孩子本人,在國外,沒有人會為他安排好一切,國外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孩子一個人承擔,如果國內的這些情況他都不能自己處理好,我們建議他不要出去了。
單獨約談 他反感被照顧
三天後,孫老師第一次單獨見到了小明。「很不情願,我問他自己想不想留學,他說他想不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媽已經決定了。」小明學習成績特別優異,高考成績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他說他已經被他媽照顧的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了,結果還沒學好。在骨子裡他很反感被照顧得連穿衣吃飯寫作業都沒了自己的權利,可不這樣又特別怕他媽媽嘮叨。
尊重孩子 給他選擇的權利
找到癥結,孫老師把精力放在了小明媽媽身上,並達成尊重孩子意願,讓他自己辦理留學申請來考量小明能力的協議。孫老師介紹說:「首先是出國留學的目的,這是決定孩子要不要出國最基本的條件。通過幾次深入地溝通,正是因為小明希望自己改變命運,要證明自己的這份信念才是他後來努力配合的原因。」
在學習方面,小明教育背景好,在校平均分都是他的優勢;反而是在生活上,長期的封閉式照顧讓他性格內向,不愛表達,口語基礎比較差。除了查找院校資料、準備語言成績以外,在接下來的申請中,許多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都要求由小明自己來完成。在文書中,小明和孫老師一起研究,推翻了原來媽媽為他選擇的商科專業,而是從小明愛好著手,突出了他動手能力強,喜歡並嚮往機械相關專業的特點。最終,小明獲得了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專業offer。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