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3日起將陸續揭曉,將由醫學獎打頭陣,經濟學獎得主則在10日公布。根據研究顯示,諾貝爾獎得主除了能拿到150萬美元獎金,還可為所屬單位帶來巨額資金,且獲獎人將延年益壽。
生於加拿大的科爾曼(Douglas Coleman)和美國的佛萊德曼(Jeffrey Friedman)曾因發現瘦體素(leptin)而多次獲獎,預料將是此次醫學獎強力角逐者。瘦體素又被稱為「肥胖荷爾蒙」,與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及體重有關。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是另一位可能人選,他發現從人體皮膚細胞也能提取幹細胞,突破再生醫學原有限制,減少使用人類胚胎的爭議。
他可能會與英國的細胞複製研究先驅高登(John Gurdon)以及加拿大發現血液幹細胞的提爾(James Till)共享諾貝爾獎殊榮。
每位諾貝爾獎得主將獲頒一張證書、一面獎牌和1,000萬瑞郎(150萬美元)獎金。但諾貝爾獎對得主本人和任職的公司或大學而言,益處遠超於此。
根據科學期刊Research Policy 5月公布的研究,對想要上市的生物科技業者來說,什麼都比不上公司裡有個諾貝爾得主。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史提芬(Paula Stephan)說,公司在起步階段並沒有太多專利或臨床實驗等實際資產,若公司中有人獲頒諾貝爾獎,能讓這家企業募資達2,400萬美元。
更有趣的是,另一份研究顯示,獲頒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能讓得主多活一到二年。
這份研究2008年發表於「衛生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把1901年至1950年物理學與化學獎得主及僅獲提名、卻從未獲獎的同僚壽命拿來相比。共同撰寫這篇研究的英國華瑞克大學教授歐斯華(Andrew Oswald)說:「我們不認為金錢是(讓他們活得更久的)原因」,而是榮譽感改變了心智狀態。
此外,海菲德說:「諾貝爾獎得主是很棒的活招牌、是成功象徵,是在國際上揚名的標誌」。
若有獲獎人在校內任教或從事研究,每所大學都會因此自豪。
曾有多位華人榮獲諾貝爾獎,包括一九五七年物理獎的楊振寧、李政道,一九七六年物理獎的丁肇中,一九八六年化學獎的李遠哲,一九九七年物理獎的朱棣文等人。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諾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