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慧成果 日月並列的曆法
中國的五行,絕不是相生相剋那麼簡單,它的理論是觀察天文地理,特別是氣候變化。研究術數,對二十四節氣必須瞭如指掌,如此才能從地球每年每月的氣場轉移找出變化規律,並作出應變之道。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改進,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當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時,從地球看太陽,彷彿是太陽在黃道上繞地球走了一週。中國古代的天算家,以黃道上的春分點為零度,每十五度定一個節氣。黃道一週三百六十度,一年共有二十四個節氣,所以每一季就有六個節氣。
中國農曆的重要性,除了有利農耕,更是日月並列,突出了月球的重要性。月球引力對海洋產生潮汐,而人體有七成是水,其心智理應也受月球影響而有波動。中國農曆最大的特色是,月是太陰月,即朔望月,年是太陽年。也因此,每個月的朔(初一)見不到月亮,每個月的望(十五)看到的是滿月,初七、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三日是下弦月,也就是說日期和月相一致,不像陽曆那樣日期和月相無關;而年卻是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為一年。這種曆法兼顧了日、月的公轉,是古人高度智慧的發揮。
古人又以干支配二十四節氣,一年的開始嚴格以立春時為準,而每月的開始又嚴格以交節時刻為準,再以干支配合五行,例如天干的甲、乙,地支的寅、卯,歸入木類;天干的丙、丁,地支的午、巳,歸入火類等。如此一來,每年特色,一目瞭然 。
- 關鍵字搜索:
-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