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搗亂失敗?否定孫中山令人驚訝 (圖)

本文核心:看事閱人,評價歷史人物都應該「從大處著眼」,而不應該糾纏個別事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他的五權憲法政治主張和人格理想,至今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臺灣已開始實現,僅此兩點,就足以讓我們後人景仰。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之際,閱錢文軍先生大作《孫聖人是國共兩黨的神話》,感到很不解,有些話不吐不快。

誠如「編者按」所言:「此文反映當前大陸思想界的一種動向」。如對孫中山先生「自稱博士」、「出賣國土」......的指控,幾年前己有袁偉時石破天驚首先提出過,惜應者寥寥。

今天的中國極類似百年前的清末,再次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處於社會大變革的前夜,中共官方忌諱辛亥革命類比晚清。此時,海內外卻突然出現一股翻炒康梁「改良主義」、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潮,與中共不謀而合。筆者不敢苟同。百年前,滿清王朝為了維持其政權,一面行「新政」,辦實業、練新兵、廢科舉、開學堂......另一面頑固地拒絕任何政制改革,從「欽定憲法大綱」到「重大信條十九條」都堅持「大清皇權,萬世一系」,以鎮壓「保路運動」來「維穩」、以成立「皇族內閣」來敷衍人民大眾政制改革的要求。


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當年在北京設的靈堂。

鼓吹改良甚至人身攻擊令人反感

結果人民大眾忍無可忍,直接引發辛亥革命推倒腐朽的王朝。百年歷史輪迴,今天中共政權面臨瀕於破產的經濟,不得不進行所謂「改革開放」,但同樣只改經濟不改政治,一方面血腥鎮壓維權運動,扑滅「茉莉花革命」;一面又籠絡個別的知識份子大唱「黨主改良,告別革命」的歪論,企圖矇騙人民放棄抗爭、放棄革命,靜候他們遙遙無期的從上而下的「改革」。

眼下袁偉時、李劼、錢文軍、余傑、邵建等先生集體翻炒梁啟超「改良主義」,否定孫中山「辛亥革命」,甚至不惜對孫中山先生進行人身攻擊,人格侮辱,實在令人驚駭、令人反感。筆者懷疑是否有些人長期被中共灌輸「狼奶」,中毒太深,以毛澤東幼稚荒謬的非黑即白的簡單化、機械化二元論來研究和看待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只因「國共兩黨共尊」就要反對?竊以為研究歷史還是應以尊重事實為重,萬不可以政治觀點先入為主。

錢先生大作雖一鳴驚人,但不少立論缺乏歷史常識。

比如錢文說因為「國共兩黨共尊孫中山」所以他就要「反潮流」否定孫中山。孫中山先生在國民黨和臺灣被稱為「國父」,確實得到廣大民眾由衷的尊敬和愛戴,名垂史冊;可是在共產黨和大陸方面儘管毛澤東不得不尊孫中山為「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行者」,但骨子裡是完全否定的。「肯定」也只是一個空殼子。對孫中山遺孀宋慶齡女士,文革中一樣受到迫害,江青派紅衛兵去上海抄她的家,搗毀宋父母在上海的陵墓,還揚言要剪掉她留了多年的髮髻。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女士因政審連續數年不得進大學。對孫夫人、孫女如此,可見辛亥革命在共產黨的價值觀裡還有多少價值?

歐美很多革命都帶來民主憲政

錢文軍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民主共和制度是暴力革命建立起來的,暴力革命與民主共和格格不入,民主共和制度只能依靠改良才會真正實現。

確實蘇俄的十月革命曾經在蘇聯、東歐、中國、朝鮮、越南、古巴和柬埔寨等貧窮落後國家做成了前所未有的暴政和災難,但這只能說明革命在缺乏民主基礎和經濟落後國家所產生的結果,並不能說明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如此;中世紀以後歐美發生了很多革命,社會制度的急劇改變前所未有,但是革命的最終結果都不是獨裁專制,而是民主憲政。

最典型的是英國一六八八年的「光榮革命」和美國一七七六年的「獨立革命」,兩者分屬不流血和流血的革命,但都是英美兩國走向民主憲政的起點。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的簽署和發表,也是因為英國貴族武裝起義,披肩帶甲進攻倫敦,才強迫約翰王簽署的;又比如中國人常常奉為楷模的日本明治維新,在長達二十年的過程中,均發生過戰爭如烏羽、伏見之戰、戊辰戰爭、西南戰爭等。而且明治維新並沒有讓日本實現民主憲政,明治維新後日本長期處於天皇和軍人共治的軍國主義狀態,直至二戰結束,麥克阿瑟將美國民主移植日本,才完成了政制民主化。日本政治民主化的功臣並非明治維新,而是美國麥克阿瑟將軍。

就算是美國,也曾發生過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華盛頓,他領導獨立戰爭取勝後,不少人「勸進」他當國王或當終身總統,但是他都嚴詞拒絕,功成身退以身作則為美國奠定了民主憲政的基礎。怎麼能武斷地說「不存在以民主共和為理想的暴力革命倡導者」?

攻擊孫中山一生搗亂失敗,最離譜

與此同理,錢文嚴詞批評辛亥民國史專家金沖及先生說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不但在亞洲是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在全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中也是屈指可數的,是我們全體中華民族共同的驕傲!錢文軍強拿一個袖珍小國聖馬利諾與中國相比,也未免太勉強了。

最離譜的是錢文說:「中山本非英雄,‘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他的一生可以說沒有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病死。......他一生皆至民族大義於不顧,有奶便是娘。就連那個‘新三民主義’,也是按照蘇俄的指示逐條修改才發布出來的。......」

孫中山「愛國」還是「賣國」的討論在兩岸三地均有所聞,比如楊奎松「孫中山與日本關係再研究」一文說:

「問題是,在當時的孫中山看來,無論是暫時出讓滿洲權益,還是引入日本顧問,藉助於日本援助,與愛國並不矛盾。因為孫中山當時內心裏想要去愛的那個國,既不是滿清統治的大清國,也不是袁世凱後來鬧帝制醜聞的那個假民國。......」楊奎松先生另一篇術著作《孫中山愛國不愛國?》對此有非常獨到和正確的見解,筆者認為對於曾飽受中共「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和灌輸的大陸學人能有這樣的認識和言論,真是非常了不起!佩服之至:

「對此,唯一可以做出的解釋只能是,孫中山確實不愛國,因為這個國在他眼裡並不是自己的國,而是滿族統治下的大清國和袁世凱統治下的假民國。他想愛的,則是其計畫中且日思夜想的,按照他的主張並由他的黨所領導的那個‘中華民國’」。

其實在歷史著作中以「愛國」或「不愛國」作為一種道德尺度,來評判近代中國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政治鬥爭各方的是非優劣,是一種極不科學的做法。

例如,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力主歐洲各國共產黨引導工人群眾抵制戰爭,鼓吹失敗主義,停戰後更寧願割地求和;一些德國科學家二戰期間幫助敵國美國製造足以摧毀自己國家的原子彈等等,這些看來近乎賣國行為,其實又未必是不愛國。

錢文軍居然引用臭名昭著的禍國殃民大暴君毛澤東用以形容「一切反動派」的名言:「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來套在被毛稱之謂「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頭上,「語出」是夠「驚人」了,之不過真是匪夷所思!不知錢先生等有沒有聽說過一句世界名言:「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薩姆.詹森 Samuel Johnson)

錢先生說孫中山「一生沒有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請問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中國數千年封建制度,算不算「一件像樣的事情」?而要不是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屢敗屢戰地組織發動十次起義,大大地動搖了清王朝的根基,喚醒民眾,辛亥革命會平白無故地突然發生嗎?

大眾公認,看事閱人都應該「從大處著眼」,而不應該糾纏小事不放。無論如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他的民主共和、三權分立、五權憲法政治主張,平等自由博愛的人格理想,至今仍然是我們中國人追求的目標,在今天的臺灣已開始實現,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僅此兩點,就足以讓我們後人景仰。

錢文中另一段令人驚駭的雄文如下:「其實‘竊國大盜’這頂帽子,戴在孫中山頭上遠比戴在袁世凱頭上更合適」。筆者個人感覺,若此言出自海外學者之口,就真是既令人震驚又難以想像了;但出自大陸人士之口,則毫不奇怪,大陸人被毛澤東改造了幾十年,其思維行動方式無不打上毛的烙印,武斷、扣帽子、暴力語言,不負責任。罔顧歷史事實!

筆者認為,一、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一定要尊重歷史事實,對於有些尚未證實的孤證,要通過正反兩面的思考,不可妄下結論;一切要以行動言論衡量,不可妄自揣測別人的心理活動。二、現時正當中國民主化面臨突破瓶頸關鍵時刻,否定孫中山先生三權分立五權憲法民主思想和辛亥革命,只會有利於中共專制苟延殘喘,有百害而無一利。

(寫於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香港)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本文留言

作者李大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