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擁兵對峙的年代裡,1954年9月3日所爆發的金門砲戰是首次「台海危機」,第二次的「台海危機」則繫於1958年8月23日之「823砲戰」,再來便是李登輝訪美之後所引燃之1995年7月21日至26日的「第一波導彈演習」,乃至於臺灣首屆民選總統前的1996年3月8日「導彈發射訓練」,3月12日之「解放軍實彈演習」,以及3月15日至24日的「第三波演習」,企圖在3月23日投票時影響選情,結果,迫使美國總統克林頓派遣「獨立號」、「尼米茲號」兩支航空母艦群在臺灣南北部署,迫使北京當局連續九個月的文攻武嚇之「第三次台海危機」白忙一場。
回顧1958年的「823砲戰」,儘管臺北縣中和及臺中市都像金門烈嶼有紀念公園或紀念碑,連臺南市都有「823戰友協會會館」等硬體設備;但都難以呈現當年砲火連天的慘烈氛圍,臺軍方為顧及國共高層「你儂我儂」之交流進展,也不願大肆張揚「823砲戰」伊始,國軍駐金門的三位副司令趙家驤、章傑在週日下午五時三十分之「第一擊」便已壯烈成仁,而抗日名將的吉星文則身受重傷延醫不治!甚且連前往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也在額頭上受傷血流滿面,使得美軍顧問團震驚不已!!事實上,中共在第一天兩小時所擊發的四萬餘枚炮彈中,也使兩位美軍顧問陣亡。
依照北京當局事後透露之訊息:「823砲戰」開打之前系光佯裝攻打馬祖,從8月8日迄22日共出動三百餘架戰機進犯,讓國軍調動海空軍到馬祖嚴陣以待,雖然在23日才以迅雷不及掩耳聲勢,猝然對金門展開60天的砲襲,前後調動14個砲兵團及6營軍力,以及海軍戍守廈門海岸的14個連隊,總計動用五百餘門大砲在砲擊的4天內轟出47萬4911發砲彈,致使國軍受到重創。直到美軍緊急伸援提供12門M55八吋自走榴彈砲,一舉轟垮廈門車站及解放軍砲陣,讓對方緊張到以為「動用原子彈」才逆轉形勢,中共在自知不敵之餘也找了下台階,在10月25日宣布「單打雙不打」。
這場砲戰,使得金門迄今仍以中共砲彈碎片製成菜刀而名聞全球,而毛澤東也達到「用金馬以拉住臺灣」之目標。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空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