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孫中山機要秘書回憶青天白日旗的來歷(圖)

 2011-08-21 15: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2
    小字

清季革命黨所用國旗之方式有數種:最初為興中會所用之青天白日旗,次為中國同盟會所修訂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迄辛亥武昌舉義,更有共進會所用之十八星旗、上海光復所用之五色旗、惠州陳炯明所用之井字旗。茲分別敘述其源流及沿革如次:

興中會之青天白日旗

乙未(一八九五年)春,孫總理楊衢雲等日在興中會香港本部乾亨行商議攻取廣州策略,據興中會員謝纘泰英文筆記所載,是年陰曆三月十六日(舊曆二月二十日)興中會幹部開會,議決挑選健兒三千人由香港襲取廣州之方法,及採用青天白日為國旗之方式,以代滿清之黃龍旗云云。纘泰為衢雲密友,每次會議恆參與機要,其言至有根據。此旗之方式系陸皓東所設計,皓東即殉於是役,為民族革命流血之第一人。自乙未重陽日廣州失敗後,青天白日旗初用諸軍事者,為庚子(一九○○年)閏八月惠州三洲田之革命軍,其後尤列至南洋各埠創立中和堂,令各會所均懸掛青天白日旗,海外華僑團體以革命黨徽號為標幟者自此始。當時旗上所排列叉光,多寡不一,縫製者多莫名其妙,後經總理解釋,謂叉光即代表干支之數,故叉光應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時辰,自是旗上叉光之數始確定不易。

同盟會之紅藍白三色旗

乙巳(一九○五年)七月,中國同盟會成立於日本東京,翌年冬,同盟會召集幹事會編纂革命方略,並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方式問題,總理主張沿用興中會之青天白日旗,謂乃陸皓東所發明,興中會諸先烈及惠州革命軍將士先後為此旗留血,不可不留作紀念。各黨員亦提出他種方式,有提議用五色,以順中國歷史上之習慣者;有提議用十八星,以代表十八行省者;有提議用金瓜鉞斧,以發揚漢族之精神者;有提議用井字,以表示井田之義者;黃克強對於青天白日,頗持異議,謂形式不美,且與日本旭旗相近。總理爭之甚力,且增加紅色於上,改作紅藍白三色以符世界上自由平等博愛之真義。仍因意見分歧,迄未解決,後經章太炎、劉揆一設法調解,暫擱其議。於是各種方式均由庶務幹事劉揆一保存,作為懸案。然自後丁未(一九○七年)潮州黃岡、惠州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戊申(一九○八年)欽州馬篤山、雲南河口,庚戌(一九一○年)正月廣州,辛亥(一九一一年)三月廣州諸役,黨軍咸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三色旗為革命標幟。克強迭任主帥,從無反對之表示,故在革命歷史上,青天白日旗之為中華民國國旗,實無疑義。

潮惠革命軍之國旗

同盟會幹部制定革命方略之後,依革命方略第九章因糧規則第二節丁項軍事用票第一條之規定,革命軍所發行軍事用票,一律冠以國旗,並繪成國旗方式,頒發革命軍各都督及同盟會各埠分會長使用。丁未春,總理以總理名義任許雪秋為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又任鄧子瑜為東軍惠州區司令,以余時任同盟會香港分會長,特令讚襄潮惠軍務。余接受本部頒到新定國旗方式後,乃使余婦李自平在《中國日報》四樓依樣密縫製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四梃,分給許雪秋、鄧子瑜各二梃,備舉義時應用。是年四月十一日,余醜、陳湧波等倉卒舉義於潮州饒平縣黃岡城,許雪秋時在香港,不及往。革命軍既克黃岡,余醜等率眾誓師並拍照紀念,照中右側有人手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立於其旁者陳湧波也。考清季革命軍起事者二十餘次,其能從容拍照紀念者,只有潮州黃岡一役,是役所用國旗即余所頒發。

鎮南關炮台上之革命旗

丁未十月二十七日,黃明堂、關仁甫、李祐卿率革命軍佔據廣西鎮南關炮臺,鎮南鎮中鎮北三臺均高懸青天白日旗,十一月初四日以彈藥告罄,糧食不繼,不得已下令退卻。時清軍取包圍式,向山上環攻,明堂等率眾沖圍而出,及至半山,軍中有一小童回顧台上青天白日旗未撤,慮為敵軍所得,竟以一人冒險,重登山巔,取回此旗,全軍將士咸為稱賞不置,誠國旗史上之一佳話也。

来源:《孫中山機要秘書手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