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線,不懼犧牲!一個媒體人的感言
「守住底線,不懼犧牲」這是央視新聞《24小時》欄目製片人王青雷,因為在溫州動車事故報導中,說了真話而被停職的臨別感言。「博客中國」有篇文章,收集了一些王青雷在微博上的感言:
一.今天,一位同事說,「困境是暫時的」,我反對!明明困境是長久的,順境才是暫時的。說,我們老是打亂領導的部署,其實這麼多年,部署來、部署去,還是那個進一步退兩步的熊樣兒,真的改變了嗎?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我總是有些擔心:老是這不讓報、那不讓報,最後換來的會不會是,中國民眾的「以暴易暴」?
二.作為媒體人,感慨在日本大地震的報導中,NHK顯示出的真正的客觀、理性、公正的媒體精神和職業操守。這是一個「公共電視臺」,而不是所謂的「國家電視臺」呈現的風範。他們及時迅速的公布政府資訊,但並不代表政府,或充當代言人。
三.沒去看《建黨偉業》,也永遠不會看。回望歷史,這個黨,已經完全違背了它當年革命的初衷----讓人民翻身做主人。政黨獨裁比梟雄獨裁更具有欺騙性,它假借歷史和人民的名義統治國家,讓更多的既得利益者維護它的合法地位。
四.中國社會到底該怎麼辦?所有的追問、質疑,最後都不了了之。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新聞自由,不能遊行示威,不能問責政府,沒有希望改天換日。網路的聲討,也只能是民意的互動,而並非行動。一個名義上屬於全體公民的國家,而實際上卻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為什麼?!憑什麼?!
五.一個社會,總有一些我認為的「底線行業」,比如:教師、醫生和記者。一個國家,只要還有一個,為了孩子潛心執教的教師,這個國家就還有希望;一個國家,只要還有一個,拒絕紅包、救死扶傷的醫生,這個國家就還有生命;一個國家,只要還有一個,不畏強權、針砭時弊的記者,這個國家就還有靈魂。
漢語的奇妙
天涯社區有篇博文,題目叫「是什麼讓政績成為社會夢魘」。文章說,漢語很奇妙,有些詞,很難直接翻譯成西方語言。比如「樓倒倒、橋塌塌,路堵堵、水淹淹,油漏漏、車撞撞。」有些詞可以直接翻譯,但是西方人未必真的能明白,比如政績、發展、指標。這些詞在字面上,可以和西語對應,但中國人的理解,顯然與西方不同,比如政績,政績是什麼?政績是執政的成就。發展是什麼?全社會的發展速度、特別是經濟發展速度。指標就更複雜了,西方其實也有經濟指標,但很大部分,不是主觀臆斷而是測算出來的,中國的指標非常複雜,而且附加成分非常多。比如說,年經濟增長率10%,已經是個大指標,但裡面可能還會加上速度指標、強度指標、獻禮指標等等。某個生日快來了,必須如何如何,某個節日要到了,也得如何如何,於是七加八加,成了畸形發展。還有另外一類詞,弄得西方人暈頭轉向,比如折騰、關係、紅包,這怎麼翻譯呢?恐怕除了音譯,沒別的招了。說起這些辭彙中的聯代關係,那就更考驗老外的智商了。因為折騰,所以要有關係,因為要搞關係,所以得弄紅包,這就是潛規則。把所有的詞連起來就是:因為要政績,所以要發展,發展沒搞好,變成了折騰,雖然是折騰,還要講指標,指標完不成,就得拉關係,關係沒弄好,只好送紅包,最後的結果就是,樓倒倒、水淹淹、車撞撞。
表達不清,可心裏明白
網上有個段子說:昨天晚上在火車站,看見一非洲黑妹買火車票,這丫頭好像英語、漢語都不會。一個勁兒的用嘴比劃:「轟隆轟隆轟隆----NO!, 轟、隆、轟、隆、轟、隆...YES!.」售票員還真弄明白了,不要動車,要慢車。
- 關鍵字搜索:
- 漢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