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不惧牺牲!一个媒体人的感言
〝守住底线,不惧牺牲〞这是央视新闻《24小时》栏目制片人王青雷,因为在温州动车事故报导中,说了真话而被停职的临别感言。〝博客中国〞有篇文章,收集了一些王青雷在微博上的感言:
一.今天,一位同事说,〝困境是暂时的〞,我反对!明明困境是长久的,顺境才是暂时的。说,我们老是打乱领导的部署,其实这么多年,部署来、部署去,还是那个进一步退两步的熊样儿,真的改变了吗?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总是有些担心:老是这不让报、那不让报,最后换来的会不会是,中国民众的〝以暴易暴〞?
二.作为媒体人,感慨在日本大地震的报导中,NHK显示出的真正的客观、理性、公正的媒体精神和职业操守。这是一个〝公共电视台〞,而不是所谓的〝国家电视台〞呈现的风范。他们及时迅速的公布政府资讯,但并不代表政府,或充当代言人。
三.没去看《建党伟业》,也永远不会看。回望历史,这个党,已经完全违背了它当年革命的初衷----让人民翻身做主人。政党独裁比枭雄独裁更具有欺骗性,它假借历史和人民的名义统治国家,让更多的既得利益者维护它的合法地位。
四.中国社会到底该怎么办?所有的追问、质疑,最后都不了了之。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新闻自由,不能游行示威,不能问责政府,没有希望改天换日。网络的声讨,也只能是民意的互动,而并非行动。一个名义上属于全体公民的国家,而实际上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为什么?!凭什么?!
五.一个社会,总有一些我认为的〝底线行业〞,比如:教师、医生和记者。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为了孩子潜心执教的教师,这个国家就还有希望;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拒绝红包、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个国家就还有生命;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不畏强权、针砭时弊的记者,这个国家就还有灵魂。
汉语的奇妙
天涯社区有篇博文,题目叫〝是什么让政绩成为社会梦魇〞。文章说,汉语很奇妙,有些词,很难直接翻译成西方语言。比如〝楼倒倒、桥塌塌,路堵堵、水淹淹,油漏漏、车撞撞。〞有些词可以直接翻译,但是西方人未必真的能明白,比如政绩、发展、指标。这些词在字面上,可以和西语对应,但中国人的理解,显然与西方不同,比如政绩,政绩是什么?政绩是执政的成就。发展是什么?全社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就更复杂了,西方其实也有经济指标,但很大部分,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测算出来的,中国的指标非常复杂,而且附加成分非常多。比如说,年经济增长率10%,已经是个大指标,但里面可能还会加上速度指标、强度指标、献礼指标等等。某个生日快来了,必须如何如何,某个节日要到了,也得如何如何,于是七加八加,成了畸形发展。还有另外一类词,弄得西方人晕头转向,比如折腾、关系、红包,这怎么翻译呢?恐怕除了音译,没别的招了。说起这些辞汇中的联代关系,那就更考验老外的智商了。因为折腾,所以要有关系,因为要搞关系,所以得弄红包,这就是潜规则。把所有的词连起来就是:因为要政绩,所以要发展,发展没搞好,变成了折腾,虽然是折腾,还要讲指标,指标完不成,就得拉关系,关系没弄好,只好送红包,最后的结果就是,楼倒倒、水淹淹、车撞撞。
表达不清,可心里明白
网上有个段子说:昨天晚上在火车站,看见一非洲黑妹买火车票,这丫头好像英语、汉语都不会。一个劲儿的用嘴比划:〝轰隆轰隆轰隆----NO!, 轰、隆、轰、隆、轰、隆...YES!.〞售票员还真弄明白了,不要动车,要慢车。
- 关键字搜索:
- 汉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