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的音樂長什麼樣子?(圖)

 2011-08-18 15: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圖片來源:網路)

據說,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一共整理了《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樂經》及《春秋》六部書。但自秦始皇燒書,再加項羽咸陽的一把火,《樂經》遂告失傳。所以流傳下來只剩了「五經」。到現在,中國文化流傳下來和政治哲學有關的樂禮部分,只有《禮記》中的一篇樂記(和散見於各典籍的片段資料)。但不足以概括當時孔子所整理的《樂經》。孔子本身對於音樂的造詣頗高。我們從《論語》中的記載,可以看出一個大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推崇舜作的韶樂,而批評武王作的武樂不及韶樂好。

儘管孔子在春秋時代,認為當時的禮樂已經不如古代,文化在衰退了,可是我們現在從歷史的資料上來看,則春秋時代的禮與樂,還是很可觀的。例如孔子曾經從學過的音樂大師師襄,以及為了音感的靈敏,希望學好音樂,而把眼睛刺瞎的師曠,這兩人都有很高的音樂造詣。
究竟中國的音樂好到什麼程度?據孔子的話,以及古書上的資料,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如彈琴、吹簫,演奏到美妙處,能夠使百鳥來朝。不但天空中所有的飛鳥會來,而且百獸率舞,各種野獸聽到音樂,也都會跑來,滿山遍谷,遠遠近近的,在那裡隨著樂聲起舞。真不知道這種音樂有什麼力量,能夠引起這種共鳴,產生這種反應。至於現代音樂,除非是緬甸人驅蛇,笛子一吹,洞穴裡的蛇都出來了。

諸如上述的神話很多,透過這些神話的流傳,其含義,一言以蔽之,不外乎推崇中國古代音樂的造詣成就。

《樂經》雖然流失,但也不能說中國的古樂就完全消失,例如古代的琴、瑟、箏、簫、鼓等等,都流傳了下來,乃至後世傑出的音樂家,也有很好的作品……
談到中國上古的樂器,使我們聯想到一個頗為有趣的問題,如鐘、鼓、琴、瑟、箏、簫,這些上古的樂器,除了鐘以外,多偏重於絲竹之聲,其次為土、革,或木質等質料,很少用金屬製樂器。現代的金屬樂器,則多來自西方,這又是東西文化基本精神在樂器上所表現的不同之處(甚至可能「鑼」都是由西域傳過來的)。中國古代作戰的時候,是以擊鼓為號,以鼓聲來傳達進退攻守的命令,後來才有鳴金收兵,以敲鑼聲來輔助傳達作戰時的號令。而胡琴、琵琶等,這些都是外來的樂器。所以我們樂器的歷史,愈到後來,發出的聲音愈大,也就是可以讓多些人來共同欣賞,而這些樂器多半來自胡地。

在音樂本身而言,以我們自己幾十年來的生活體驗,禮樂在整個文化中,的確是佔了重要的位置,是一個大問題。音樂往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過去的音樂就代表了過去的時代;現代的音樂,則代表了現在的時代。在文化深厚的時代,所產生的音樂的確也更豐碩、更深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