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要以「保8「為基本底線

由於近期橋樑坍塌事故頻頻發生,交通運輸部決定對全國五類橋樑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治理。

為什麼一座大橋,剛剛建好不久,即問題迭出?人們透過記者的調查,看到了其中的腐敗、失職等種種問題。我只想從財富累積的角度,來談一點看法。

在發達國家,無論是住宅、學校,還是下水道、橋樑,經歷上百年風雨後依然正常發揮服務功能的現象,是很常見的。他們通過一次認真、嚴謹的建設活動,使得子孫後代都不用再做類似投資,而是安享財富累積帶來的幸福感。

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在歐洲,很多城市都保留著古老的文化傳承,它可能是一所百年老宅,也可能是一座古老的教堂。建設本身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活動,它其實也是在完成與民族的文化沉澱相融合的過程。

這種經濟活動的定位,可以說是一勞永逸。

再對照一下我們的現狀。一些住宅還沒有建好幾年,或因為質量不過關,或因為規劃不合理,就開始拆遷;一條公路,投資巨大,還沒有通車幾年,即開始大修,繼續做大的投入,由此造成資源、勞動力、時間的浪費和效率的降低。由於頻繁地做建設,GDP持續增長,但這種增長是通過消耗財富來實現的,頻繁的消耗造成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忙忙碌碌一場空。

為什麼西方國家因為GDP增長3%甚至2%就歡呼雀躍,而我們卻要以「保8」為基本底線?

原因就在於,西方的GDP增長雖然緩慢,但一直在累積著財富,一直在強化社會保障,這種藏富於民的做法,使得消費保持著穩定的增長狀態,推動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我們的經濟活動過於注重GDP本身,而忽略了財富的累積。因此,只有當GDP增速達到8%以上的情況下,才能維持基本的就業等需要。

財富的無節制損耗,其實是民窮的根源之一,當然也是我國內需不振的根源之一。「保8」乃是經濟結構失衡、錯位,財富分配嚴重不合理共同導致的無奈選擇。

我們應該從盲目的投資熱中清醒過來,注重建設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建了拆、拆了建本身,也並不能從量上帶來增加,因為,其使用壽命實在太短暫了。要想解決這一弊端,確保工程質量,必須強化透明度,讓民眾直接參與監督,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屏蔽腐敗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應該認識到,單純的經濟增長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財富的累積才是根本,當我們也能安享財富累積帶來的幸福感時,經濟結構必然良性而穩固,經濟增速即使降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本文留言

作者時寒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