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一批捐給四川石渠縣一所貧困小學的10萬元教學用品,遭該小學婉拒,校長說只能接受紅十字會捐贈。
對於這所小學來說,此次捐助無異於雪中送炭。一如校長所說:「我們是窮學校,哪能不願意接受捐贈?」而今卻斷然拒絕受贈,「牛」在何處?不是這份來自遠方的愛心「不乾淨」,也不是這位校長「不受嗟來之食」的迂腐,而是源於上級權力壓制下的「被拒捐」。該縣紅十字會的負責人就明確說此事是「上一級紅十字會和石渠縣政府口頭要求過的」。
「口頭要求」,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公眾雖可看見被封口的堅硬事實,卻找不到行政指令的依憑,這也正是權力內部運作的慣常手段。顯然,所謂的「不許接受社會捐助,只能接受紅十字會捐贈」,無異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言辭背後的專制與蠻橫一覽無餘。這種霸道還體現於,在禁止學校接受社會捐贈的同時,當地紅十字會卻並沒有進行援助。自己不行善,反而阻止人們釋放善意,無異於作惡。
這是一種怎樣的慈善環境!顯然,來自權力的「口諭」,完全不是為學校考慮,而是對學校的軟性綁架和恫嚇,進而達到「借權驅人」、一統慈善江湖之目的。獻愛心都得看權力的臉色行事,這是何其悲哀的現實。
社會慈善在石渠縣遇阻,再次證明了有關慈善機構職能的異化,即從本應屬於民間組織的慈善機構異化為一種與權力體系結合甚密的官僚組織。雖然紅十字會不是權力機構,但由於其高度官僚化,由此形成一種與權力機關「同構」的怪異現象。權力籠罩之下,也就不難理解,紅十字會對於不在其管轄之內的學校,也有了間接的使喚權力。
「學校更相信公信力比較高的紅十字會」,石渠縣紅十字會負責人的這番表白,矯情而自欺。通過行政手段間接打壓競爭對手的不光彩行為,恰恰暴露其虛弱。在當前紅十字會失信於民、深陷泥淖難以自拔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只能更加惡化公眾對紅十字會的不信任感。
基於壟斷地位,紅十字會對競爭對手的打壓,或許能一時得逞,但社會慈善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公信力是慈善組織的生存之基,紅十字會若無視正當競爭,一味地仰賴權力苟活,必然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就算是搞什麼「公示制度」也難以有效挽回公信力淪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慈善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