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撒切爾夫人的中國啟示(圖)

作者:苗蠻子  2013-04-30 03: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她被稱為「撒切爾夫人」,但是更多人記住她是「鐵娘子」。這位雜貨店老闆的女兒,在1979年成功當選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連任,直至1990年11月28日被迫辭任,並因此而成為英國20世紀任期最長的首相。

造化弄人,撒切爾夫人在隨後的二十餘年歲月中,卻有一半的時間生活在一個彼此遺忘的世界裡——2002年中風後,撒切爾夫人被可怕的老年痴呆症強行抹去了她珍貴或者痛苦的記憶......

2013年4月8日,這位歷史上濃墨重彩的政治家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一個強人政治的時代落幕了。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看中國配圖)

梁啟超曾言,「(天下非常之人)譽之者千萬,而毀之者亦千萬。」一個有所作為的政治家,必然會面對種種非議。撒切爾夫人的身前、身後名,正如她愛憎分明的個性一樣涇渭分明:痛恨她的人,把她視為獨裁的魔鬼,為她的離世歡欣鼓舞,因為她徹底摧毀了英國的福利制度,並不擇手段解散了強勢的工會,讓一部分工人丟掉了飯碗;而懷念她的人,則奉她為榜樣,因為她尊重市場與自由,使長期陷入停滯的英國經濟煥發生機,並帶領大英帝國重新返回了世界舞臺中心。

饒有趣味的一個現象是,相較於英國國內兩極化的評價,撒切爾夫人在國外的評價總體趨好;特別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無論是普羅大眾還是知識精英,對於這位被英國反對派工黨評價為「那個年代最卑鄙的人物」「最愚蠢的女人」,幾乎一邊倒地表達了尊敬之情。很容易理解,這同樣是站在於己有利一方看問題的結果,畢竟撒切爾夫人曾為中英關係的發展以及香港問題的和平解決做出過重要貢獻;基於此,而重溫兩位時代偉人——撒切爾與鄧小平多次交鋒的歷史片段,對於素有「偉人情結」的中國民眾而言,無疑是一段可資談論的佳話。

不過若站在中國正處於轉型期這一大背景,來審視撒切爾夫人在中國的禮遇,筆者更傾向於認為,這與其說是中國民眾對一個與自己國家有過美好交集的風雲人物的由衷敬意,不如說是一種言此意彼的政治訴求表達方式。顯而易見,這種曲折的言說方式,所觀照的更多是「此岸」而非「彼岸」的現實境況——我們因「鐵娘子」的離世,而感慨強人政治的終結,乃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需要政治強人來破解改革困局的時代。

正是因為這種期待,所以當我們梳理撒切爾夫人的一系列大膽改革,儼然發現了另一個版本的「中國改革」。比如為打破國有體制和壟斷,撒切爾大刀闊斧地對醫療、郵電、交通、教育等領域的國有經濟成分,進行大規模私有化改造,推動實現了「國退民進」,這相當於完成了一場「中國國企改革」;而不惜一切代價馴服勢力龐大的工會,削減沈重的社會福利支出,重拾「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縮減政府職能,向社會放權等等,則無異於當前中國正在實施的「政府機構改革」。

撒切爾的這一系列改革,從改革內容來看,其實並無多少新意,蓋因這是政治家們以及政權合法化的慣常做法。問題的關鍵在於改革的對象及其力度——前者,是向誰開刀的問題;而後者,則是動真格還是蜻蜓點水的問題。換言之,就是「真改革」還是「假改革」的問題。梳理撒切爾的系列改革,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一條主線,那便是更多時候,撒切爾都在和包括工會、反對派在內的既得利益集團作戰。

按照經濟學家奧爾森的理論,在社會承平日久、利益集團愈益龐大、階層板結化的背景下,改革者敢不敢以及如何對抗利益集團,往往是衡量改革乃至國家興衰的關鍵。撒氏改革無疑是一個最佳註腳:在英國病日益沈重的年代,撒切爾夫人毫不猶豫地向「內部的敵人」、龐大的利益集團舉起了「手術刀」,由此而推動了英國的復興,重塑了現代英國。這對於改革常常流於「到官為止」的中國而言,顯然具有鏡鑒意義。

撒切爾夫人對於中國的啟示,顯然不止於中英兩種不同本質的改革。撒切爾夫人關於中國軟實力的一段話,或許更值得我們省思。她說,中國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今天的中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中國沒有那種可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從而削弱其他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播影響的學說」。撒氏這段言論,所展示的是其一貫堅持的國家主義立場,而且其中不免有些誇張,但也不得不承認有其現實支撐。

應看到,相較於中國經濟的貿易順差,中國文化貿易還存在巨大逆差。中國向世界輸出的更多是資源和廉價勞動力,而非文化和精神。正如撒切爾夫人所指出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使用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概念以及新思維都是西方的,而且連理論研究也都是在西方的結論基礎上進行的,不否認這些思想觀念的正確性,但它是為西方價值觀服務的。

需要追問的是,中國為何難以出口有價值的「思想觀念」?原因無疑比較複雜,但有一點恐怕與中國式改革——即「改革到官為止」或者「國進民退」不無關係。很顯然,這種「國進民退」式的改革,強化了集權與人治,這顯然是市場經濟、文化創新的障礙。

推行變革特別是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者的信念、勇氣和好運,三者缺一不可,但前兩者無疑最為關鍵。而撒切爾的諸多改革能夠順利推行,顯然也更多得益於她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果斷剛毅的改革勇氣。很顯然,作為一個極富爭議性的人物,現在對撒切爾的政治遺產蓋棺論定為時尚早,但她尊重市場自由、敢於改革的「鐵娘子」精神,無疑值得中國的改革者們學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