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國內輿論關於「底線」問題的討論日益增多。何謂底線?按照新華網有關文章的定義,無論道德、情感,或者社會規則、法律,底線都是最低標準,是最起碼要遵循的規則,是逾越之後需付出巨大代價的最後屏障。
無處不假, 無貨不假
在有關討論中,對於底線的理解似乎更多的集中於道德層面。如中國社會近來屢屢發生的暴力凶殺案:藥家鑫連捅受害者八刀,留日學子揮刀砍殺自己的母親等;同時中國市場充斥著大量的有毒食品,假貨贗品大行其道。據報導,在一次全國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專項行動成果展覽會上,公安部一位官員將目前偽劣商品形勢概括為: 無處不假, 無貨不假。面對這一形勢,媒體大呼:中國社會已經到了「底線時分」,底線已經失守。
應該說,今天中國不乏對社會問題的敏銳觀察,自八十年代中國打破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一統天下之後,自由精神與獨立思想之光已經深入人心,雖然今天對言論自由的踐踏仍然沒有從制度上消除,但是在網際網路與微博的時代,再讓人們回到一言堂時代,已沒有任何可能。恰恰相反,正是由於獨立思想的洪流無可阻擋,中國社會與中國網民已經成功地贏得了話語權。以目前中國輿論大勢來看,任何官方話語都要受到質疑就是明證。而官方除了封殺與打壓之外,已無理據可言。歷史的悖論是,正因為這一輿論大勢從根本上危及到當今政權得以建立的基礎,所以,對言論的封鎖就成為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僅從關於底線失守這一話題來說,底線失守意味著問題的嚴重性,但更為嚴重的是,面對底線失守的事實,社會缺乏防範武器,國家缺乏反制機制,民眾缺乏申訴渠道。今天的中國處於網路時代,本應享有更大的言論空間,但今天的媒體卻受到空前封殺。在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三十多個年頭之後,法治國家本應成為社會的常態,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居然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國法律不是擋箭牌!也許,正是這句話透露出中國社會底線失守的要害:這個底線,不是道德底線,而是法律底線,而是社會制度的底線,極權思維的底線。不是中國人性的不可救藥,而是必須對政治制度實行根本手術。
絕望吞噬著中國社會
有觀察者指出,中國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來,墮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因為這一事件觸及到人性的底線,以坦克裝甲車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需要突破一個底線。一旦這一底線被突破,其他的道德與法律的底線還有什麼意義呢?換句話說,中國社會的底線並非今天才失守,而是失守於二十二年前。也正是因此,二十多年來,正義難以伸張,貪腐越演越烈,違法犯罪日益猖獗,假冒偽劣充斥天下,人性屈從與權力,利益成為最高價值。觀察今天的中國,言論與實際形成鮮明對照。一邊是媒體大聲疾呼,中國底線失守,一邊是社會我行我素,該出手就出手,該失守就失守。理直氣壯的行騙,有恃無恐的貪腐,以利益收買權力,以權力為利益開道。鑒於言論渠道不暢,傳統的上訪之路正在被堵死,絕望正在吞噬著中國社會。於是暴力事件頻頻發生,自殺式爆炸也不再是伊斯蘭恐怖份子的專利。
媒體注意到的今天的底線的失守,其實已不是失守,而是潰敗。現在要問的問題是,潰敗帶來的是否只有絕望?絕望之後又是什麼?也許,人之所以為人,還有著更根本的底線,對於部分人來說,這一底線可能被突破,但是社會的多數人仍然頑強地守衛著底線。即使相當多的人在某一個時期突破了底線,但這一狀況也不可能長久下去。這正是媒體驚呼底線失守的深層動力,而這一力量也應該會觸及制度高層的決策者。而今,中國權力高層傳出的不同聲音:回到文革的聲音與進行政改的聲音,是否也是底線潰敗之後的人性與非人性決鬥的聲音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底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