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學之城:喬伊斯與蕭伯納的都柏林(組圖)

 2011-05-18 22: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詹姆斯·喬伊斯

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愛爾蘭小說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尤利西斯》、《芬尼根守夜人》。

儘管詹姆斯·喬伊斯經常受經濟問題的困擾,但是他一直打扮得體。圖為喬伊斯與西爾維亞·比奇(左)在莎士比亞書店門口的合影。該書店是比奇於1919年創辦的,那時,正在奮筆疾書《尤利西斯》的喬伊斯也是這家書店的座上客。都柏林因其誕生的眾多知名作家,蒙上了文學的光環,吸引了讀書愛好者。就在去年,它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文學之城」。

19世紀愛爾蘭大飢荒時期,人們大量移民美國,在新大陸扎根、生存;而在20世 紀初,政治、宗教和生活的壓抑讓那些頗有抱負的作家,渴望離開。「都柏林人是我在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遇到過的最沒有希望、最無用、最善變的無賴民族!都柏林人把時間都花在酒吧、飯館或妓院的空談和聚飲上,卻從未因雙倍的威士忌和自治權而‘發胖’。」詹姆斯·喬伊斯如是說。後來,喬伊斯離開這座憂鬱的城市,遊蕩在歐洲大陸。晚年的喬伊斯又說:「我何曾離開過都柏林?我死之後,你們會發現我對都柏林的感情早已是刻骨銘心。」

    

薩繆爾·貝克特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愛爾蘭評論家和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69),代表作《等待戈多》。

薩繆爾·貝克特鷹隼般的目光與他古怪的性格、深居簡出的習性一樣著名。和他的同胞喬伊斯一樣,貝克特也因為對愛爾蘭的現狀不滿,離開了愛爾蘭。他移居巴黎,並用法語寫作。但他對愛爾蘭的影響卻沒有就此減弱。「今天的愛爾蘭作家分為兩派,不是喬伊斯派的,就是貝克特派的。喬伊斯總是想方設法把世界填得滿滿,而貝克特剛好相反,總是給世界留空兒,等人們思考。

  

蕭伯納在英格蘭赫特福德郡的家裡去世

蕭伯納

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聖女貞德》、《賣花女》。

1950112日,蕭伯納在英格蘭赫特福德郡的家裡去世。隨著蕭伯納的離去,往日裡庭院的熱鬧與聲音,在這一天也被帶走,卓別林曾經興致沖沖地來到這裡尋找他的偶像,卻因為羞澀與忐忑,而沒有觸動門鈴。雖然出生並成長於都柏林,但蕭伯納的一生都在為革新英國戲劇付出心血。這也是他那一代愛爾蘭作家面對的諸多抉擇之一:要麼留在愛爾蘭為民族文學的振興出一把。

  

這是演員格特魯德·勞倫斯在蕭伯納的名劇《茶花女》中。該劇講述一個貧窮的賣花女如何在一個語言學家的調教下,成為大家閨秀、並有了愛情的故事。奧黛麗·赫本曾在《窈窕淑女》裡演繹過賣花女這個角色。在愛爾蘭盛產的作家中,也許劇作家是最多的。這也讓愛爾蘭贏得了「戲劇之邦」的美譽,「戲都」都伯林舉辦的一年一度的戲劇節水準甚高。

来源:新快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