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經濟轉型的國際競爭中,美國依靠金融特權、歐洲依靠法律載體,在與中國等其他國家的競爭中,顯然已先勝一局。由於中國現階段仍然處於經濟起飛階段,投資型經濟的特徵仍將長期持續,短期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模式的難度較大。
全球經濟轉型
三年前的金融危機,徹底打破了原有新經濟下形成的全球經濟格局。在舊有的經濟格局下,商品流沿著「資源國→生產國→消費國」的路線單向流動,資金流則沿著原路逆向返回。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型經濟體系通過提高金融工具,得以完成資金流的閉合循環。
金融危機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性經濟轉型。綜觀各國的經濟轉型戰略,低碳經濟、綠色商業成為轉型的方向和核心,各國的產業調整和發展無不是圍繞此展開的。
圍繞低碳經濟而發展的綠色商業,既有對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也有新興產業。在新的商業模式下,新的產業鏈模式正在形成,其中物聯網的產業鏈模式最為成熟,其上下游間的產業脈絡已然清晰、頗具雛形。但就產業成熟程度而言,即使已是處於跨越式發展前夜的物聯網產業,產業鏈上的產業主導者目前仍未出現。正處在培育、形成中的新產業鏈,必將帶來國際經濟競爭新格局的出現。
舊的格局已經被打破,但國際經濟領域的新格局仍未形成。金融危機後各國均提出了經濟轉型戰略,均希望通過經濟轉型,佔領國際經濟的制高點。在大家的轉型方向一致的情況下,新的均衡格局難以馬上形成。
歐美領先
世界各國都在謀求經濟的戰略轉型。擁有國際金融優勢和國際貨幣主導權的美國,意圖通過藉助金融優勢,謀求在新產業領域的優勢,實現美國重振製造業的雄風。
按照美國政府公布的經濟發展戰略,未來美國的轉型方向將是生物技術、半導體、清潔能源技術等創新型行業。
對美國來說,擴張美元流動性,可實現「一箭多雕」的目的:短期解美國目前金融困局;長期助推經濟轉型。美元流動性的擴張將推動資源品的漲價,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交易商品的漲價,將為美國的新產業創造出發展空間。
此外,對美國來說,通過金融優勢還可獲得資源漲價的收益。一個明擺著的事實是,通過掌握「定價權」,華爾街取得了不匪的收益。
金融危機自然也加速了歐洲從傳統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歐洲對「碳交易」、「碳稅」等低碳社會建設的推進向來最為積極。
歐洲「碳市場」的發展不僅已初具規模,而且還不遺餘力地以規範、標準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廣。在歐洲,碳管制已開始影響到經濟、社會活動的深層次領域,並有被用作國際經濟交往中競爭優勢工具使用的趨勢。
根據歐盟排放交易機制的法律框架,自2011年3月起,全球飛往歐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須向歐盟提交監測報告,否則將得不到免費排放配額。而到2012年,這些航空公司則必須參與EUETS交易,以保證到2013年能夠分配到足夠的排放配額,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甚至被強迫停航。
中國起步先輸一局
除了海外金融資產貶值、資本市場投資被套之外,中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實際上不是太重。相反,金融危機對中國貿易的衝擊,實則是提供了一個加速推進轉型的良機。
經濟轉型是需要支付代價的,在通常情況下,這種較高的轉型成本會形成產業轉換的阻力。除非正好有承接體系來支付你的成本。
在外來衝擊下,中國社會對經濟轉型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將淘汰下來的生產線賣給更落後的國家,或轉移到更落後的地區,需要特定的國際經濟環境。
金融危機自然也加速了中國經濟進行戰略轉型的步伐,「調結構、促發展」成為中國當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面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外部需求下降衝擊,政府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路——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出口增長的依賴,提高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應對金融危機導致的過度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又造成了資產價格的飛漲。用一句通俗話講,產業轉型就是「騰籠換鳥」,資產價格上漲抬升了「籠子」的價格,自然造成瞭望「籠」興嘆鳥兒的增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