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外交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艾未未正在接受有關經濟犯罪的調查,他並且說,「這跟政治、言論自由和人權都沒關係」。在全部中國大陸媒體在真理部的威壓下,對艾未未的失蹤保持沉默時,《環球時報》則獲得特許,就此事連發兩篇社評。《環球時報》的社論顯然和中國官方發言人的「非政治化」說辭有顯著的矛盾。
今天(4月8日)這篇社論赤裸裸地說,中國這個「安全」的地方都有一個特點:它只對守法者是安全的,對(艾未未這樣)喜歡「玩玄的」人來說,安全會有底線。
社論說,而艾未未,「如果被最終認定在經濟上犯罪,這和他是否宣揚「民主」無關,如果硬要扯上點關係,那就是任何人從事政治活動,屁股更要乾淨些。」
《環球時報》引用艾未未的話說,中國人處在一個「黑暗」、「瘋狂」的時代,並認為,「這不是大多數中國人對自己祖國的感受。」並說,「無論艾未未案的結局如何,中國都將前進,社會很快會把這件事忘掉。」
必須承認,我很佩服這份報紙「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時的勇氣。
在最近的艱難的時刻,已經有近百人在與家人失去聯繫,不知所蹤。有些有幸的,能拿到有司的辦案文書,更多人,他們家人則根本不知所在,也不知道被帶走的理由。
在我的採訪對象中和私人朋友中,就至少有5人失蹤。艾未未,不過是最新的一個,也是最有聲望的一個。
艾未未的影響力,從他被帶走之後,有關部門發動的力度也可以看出。
在牆內的SINA微博上,關於他的話題,一律被刪,很多活躍的加「V」名人接到SINA編輯的電話,希望不要討論,於是,大鬍子,大胖子等則成為談他的隱語。
典型的微薄評論是這樣的,比如「潘金蓮日記說,「看了新華社的報導 ,我才知道那胖子原來是生意人,這廝留個鬍子冒充藝術家多年,背地裏走私倒賣瓜子,哄抬物價,擾亂市場,魚肉正府,幸好正府的眼睛是雪亮的,揭穿了這個偽藝術家的醜惡嘴臉。」
在牆外的TWITTER中文用戶群中,原本是港臺用戶和激進的大陸用戶居多,最近幾天來,則出現了許多新註冊的用戶,被視為「五毛」的他們,唯一的使命就是向活躍的用戶推送各種關於艾未未的辱罵帖子。
牛博網上,也出現了許多污言穢語的新ID,他們指責艾未未的私生活,還有西方的干涉。不知他們是否注意到,臺北的中華民國陸委會和行政院也就艾未未發了聲明。不知道這還算不算「干涉內政」?
整個機器都動了起來,為了一個「經濟犯罪」的大胖子動了起來,《環球時報》不過是這臺機器上負責抹黑的部分。
昨天,艾未未工作室的志願者劉艷萍在推特上描述了她被要求協助調查的過程。
「從晚上6點到10點,北京市局的張警官在南皋派出所詢問艾工作室情況,期間,涉及問題有5.12地震調查,工作室人員姓名,收入,艾作品,作品何處銷售、記錄片、等等。」期間,一位自稱是朝陽分局趙姓便衣辱罵,拉扯,威脅,搶走手機後,她拒絕再回答問題。
對一個涉嫌經濟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兼藝術家,追查他的作品銷售,還有「5.12地震調查」,有網友評論說,這可能是已經建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北京警方的的創意之舉。
回到本文的主題,介紹一本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艾未未的《此時此地》。
書中所收文章全部選自艾未未曾經(已被刪除)的博客,內容是博客文字與藝術、建築、攝影相關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對藝術家所做的訪談及為藝術家策劃的展覽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訪談的整理。時間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
書的題跋中,艾未未說,「網際網路的虛擬存在成為現實的一部分,極大拓展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使不擅長文字的艾未未產生表達慾望和傳達之可能,這也成為這本書出現的自我矛盾的理由。」
無論艾未未是否會被定罪,至少目前這本書還不是禁書,雖然短期內可能已經再版無望,我建議有興趣的聽友可以購買閱讀。我的看法是,通過這本書,關注艾未未的聽眾,可以更多地瞭解一個作為藝術家的艾未未,更多的瞭解當下的中國。
我想,應該沒理由禁一個經濟罪犯,比如說漏稅分子的書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