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海嘯襲擊 日陷核災危機(圖)
仰望蒼天何以為?直叫眾生為芻狗。一位婦女16日回到住處看到滿目瘡痍的家園後淒愴無奈的表情。(GettyImages)
【看中國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日本遭遇9級強震,地震發生同時,福島核一廠6個反應爐立即停止運作,但是電力也告中斷,然而備用電力系統卻遭到隨即而來的巨大海嘯衝擊而告毀損。其中第一至第四等4個反應爐在缺乏電力供應下,關鍵的冷卻系統也不幸停止運轉,持續散發衰變熱的燃料棒,讓反應爐溫度飆高,燃料棒絕緣體鋯金屬在高溫下(攝氏1000度以上)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氫氣與等同衰變熱的高熱;泄壓閥將反應爐高壓鍋內的氫氣釋放到外一層的金屬保護殼,最終到達最薄弱的外層圍阻體,充滿氫氣的外層圍阻體在高熱下最終陸續引爆,並導致部分反應爐金屬保護殼破裂,致使高強度輻射物質外泄的不幸事件。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防止進一步的燃料棒熔融反應,決定放棄挽回反應爐,直接抽取海水進行冷卻。
注海水棄反應爐確保爐心不熔
專家指出,當爐心冷卻進行不順利,導致發生「鋯─水反應」而繼續加熱時,爐心的溫度會提高到核燃料的融點2,800℃而熔毀成整塊。如果整個爐心熔毀成為整塊,重量可達200公噸以上。自「鋯─水反應」開始到發生爐心熔毀,時間大概是10∼60分,熔毀的爐心由於表面積變小,要把它冷卻是不可能的。此種巨大熱量將會熔穿反應爐容器底部,並貫穿到反應爐外殼底部的鋼筋水泥後,更會陷落到地層,同時會把大量輻射物質散佈在大氣中。
根據臺灣核能研究所於1996年2月依據三哩島事故後,各國聯合發展出來的「整合性嚴重事故分析程序」,模擬於1974年興建,81年正式運轉的臺灣核二廠發生電力完全喪失無法處置後的爐心熔毀過程結果顯示,在79分鐘內發生爐心熔毀,107分鐘後,爐心底板熔穿,輻射物質大量外泄(如表一)。這也就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何以不惜放棄核反應爐注入海水冷卻的重要原因。
表一:臺灣核二廠電力完全喪失爐心熔穿過程模擬結果
事故過程 |
經歷時間 |
累積時間 |
當冷卻水供應中斷 |
44分10秒 |
|
燃料棒裸露 |
18分07秒 |
1小時02分17秒 |
燃料棒產生「鋯─水反應」 |
12分29秒 |
1小時14分46秒 |
燃料棒開始熔毀 |
3分53秒 |
1小時18分39秒 |
水位降至燃料棒底端,爐心底板溫度上升 |
28分08秒 |
1小時46分47秒 |
爐心底板被熔穿 |
40秒 |
1小時47分27秒 |
反應爐聯外管路被熔穿,輻射物質開始大量外泄 |
(摘自《看守臺灣》網站)
於1971年投用的福島核能發電廠於建廠之初,採用了美國奇異公司(GE)備受爭議的MARKI沸水式反應爐。由於其最外層阻絕體設計過於單薄,在1972年遭到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官員哈諾爾的質疑,認為薄弱的外阻體設計容易因氫暴而毀損導致輻射外泄,應予停用。1980年代中期,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官員重新評估哈諾爾的報告後認為,Mark1圍阻體在燃料棒過熱熔化後崩潰的機會有九成。後來一份研究報告說,Mark1圍阻體在燃料棒鎔化數小時後可能崩盤,在最嚴重情況下,間隔甚至可能只有40分鐘,過程近似臺灣核研所模擬結果。
目前第一核電廠因輻射劑量超標,750名事故處理人員緊急撤離,僅留下50名技術人員,無畏輻射和火焰的威脅,勇敢留守遭地震重創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可能成為日本阻止大規模核子災難發生的最後希望。《紐約時報》描述:外界不知道這50名留守者的名字,更別說是他們的容貌。隨著這場核能災難的規模日益擴大,他們被要求做出的犧牲越來越多,而所承擔的艱難任務可能關係許多同胞的存亡。
日本愈來愈倚重使用核能供電,供電量佔全國三分一。位於震央的日本東部共建有四座核電站,除了福島第一及第二核電站,還有位於女川和東海兩座核電站,而上述各座核電站內十一個反應爐已於地震後自動關閉。由於災區核電站僅影響全國8%的供電,因此政府呼籲國人不必過於擔心供電問題。目前日本全國擁有56座核電廠投入運轉,另外尚有11座興建中。
核心原件斷料經損中臺首當其衝
雖然這次地震的重災區東北部地區並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業區,但該地區也集中了汽車、核電、石化、半導體等眾多重要產業工廠,該地區經濟規模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左右。其中尤以汽車業遭受損失最為嚴重。據日本共同社13日報導,日野、三菱、豐田、本田、尼桑、大發等8家日本汽車製造商14日起暫時關閉在日工廠,其中包括豐田、本田、日產的22家工廠,除了橫濱一帶的供電問外,最主要原因還是產業鏈中的零件供貨商因震後受阻所致。至於石化業也因為東京灣煉油重鎮的千葉縣煉油廠大火,致使汽柴油與乙烯等產能受到嚴重衝擊。目前包括東京在內的災區車輛汽柴油配給已限縮至每部車10公升不等。不過全球油價卻因為在日本需求變少的預期心理下連續走跌。半導體業部分,影響幅度相對較小,但是佔全球供貨量5成的夕晶圓(生產半導體晶元原料)產能,則備受全球關注,尤其是集成電路生產大本營的臺灣。
生產受創的影響不僅止限於日本國內,由於日本在核心技術不外流的經貿政策下,全球科技重要關鍵零組件與原料,不少來自於日本,使得下游產業鏈倍受段料壓力。以中國為例,在缺乏日本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僅能從事代工組裝業務,一旦斷料,出口業勢必受到重創。這可從中國對日本近6百億美元貿易逆差看出趨勢。臺灣也面臨同樣問題,儘管臺灣半導體、面板、LED與石化等產業,短期可望受惠日本地震轉單效應,但由於日本擁有不少產業生產組件、設備與核心技術,因此產業鏈可能的斷鏈危機會大過訂單轉移的「受惠」效應,長期看來影響層面不可小覷。
經濟學者指出,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或高達GDP的3%,近10萬億日幣。由於日本財政負債已超過GDP的兩倍,在面對災後的重建上,政府支出勢必捉襟見肘,想藉舉債來進行災後重建的空間也所剩不多。回顧阪神大地震造成的十年經濟大衰退,學者悲觀的認為,日本恐將再度面臨另一個「失落的十年」。
高度自律日人表現世人敬佩
這起巨大災難帶給日本人民難以彌補的傷痛,在世人對此慘的遭遇同感悲傷之餘,也同時看到了日本民族高度自律的一面,進而贏得國際的讚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地震當天晚上九點之後,東京各處出現了徒步回家的浩蕩上班族隊伍,雖然入夜之後,東京幾條電車路線,陸續開通,但一時還是無法消化龐大的滯留人潮,有許多人還是被迫待在公共場所過夜。而東京人也都群策群力,相互幫助,除了東京都政府開放所有公立中小學校舍,提供民眾過夜之外,不少商店與便利超商,也主動捐出毛毯、睡袋,或是飲水、乾糧與廁所等,解決了不少民眾的問題,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說,東京絕大多數的人,在大地震過後,都有深切的體認,就是面對重大天災,人是很渺小的,絕不能再製造人禍,因此星期五晚上的東京街頭,雖然人潮車潮擁擠不堪,但是秩序井然,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嚴重的災區,耐心排隊等候辦事的人潮,也處處可見。更不曾出現國際間發生災內時常見的趁機打劫、為非作歹的戲碼。
媒體方面更是展現高度的專業與自律,冷靜而不煽情的報導災區新聞,並正確客觀的發布政府消息,讓人民清楚知道國家現況,對安定人心極具效益。
政府方面也展現了高度效能,首相菅直人在震後4分鐘內立即成立緊急應變中心,快速展開各項資源調度、政策擬定、救災作業,以及訊息的掌握和發布,表現井然有秩。同時政府完全以人民福祉為依歸,放下「國家尊嚴」,在第一時間就主動表達願意接受外援。
在建築物的耐震表現上,除了災區遭海嘯摧毀的屋舍外,並未出現「豆腐渣工程」的景象,絕大多數的建築物均發揮了原先設計的防震效果。
日本此番的地震海嘯,雖造成無數生命與財產的損失,也震出核能發電的潛在危機,不過,正如人類歷次的災難,也都讓世人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自災後的第一日起,除了日人彼此間的相互扶持外,各地救災的人員、物資、捐款,也正源源不絕的湧入日本災區,然而酷寒夾帶的大雪,正飄落在千瘡百孔的災區,人生就像修行,老天似乎有意再次考驗日人的信念。所謂「大體同悲」,願此災難蕩盡日人一切苦厄。
表二:全球重大核災難事故一覽表
事故時間 |
事故地點 |
事故內容 |
國際原子能總署核事故量表 |
1979年3月28日 |
美國賓州哈里斯堡三哩島核電廠 |
第二號機事故,反應爐爐心部分熔毀,核電廠內部輻射污染。疏散14萬人。 |
等級5 |
1979年8月 |
美國田納西州厄溫市核子設施 |
發生鈾外泄事故,約1,000人遭受輻射污染。 |
|
1981年1至3月 |
日本敦賀核電廠 |
連續發生4次輻射外泄事故。278人遭受輻射污染。 |
|
1986年4月26日 |
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 |
4號反應爐因操作人員違規實驗,炸毀反應爐頂蓋,是全球最嚴重的核事故。約200人遭輻射重度污染,其中32人在3個月內喪生。事後降下的輻射塵超過200顆廣島原子彈,疏散數十萬居民,遭輻射污染的人數高達數十萬。 |
等級7(最高等級) |
1993年4月 |
西伯利亞西部(Tomsk-7)秘密再處理廠 |
廠區爆炸,釋放包含鈾235、鈽237及其他核裂解物質在內的輻射氣體雲,傷亡人數不詳。 |
|
1999年9月30日 |
日本茨城縣東海村核燃料處理廠 |
因工人把太多的鈾一次倒入沉澱槽,有放射性物質外泄。釀禍的2名工人喪命,600多人遭輻射污染,約32萬人躲在室內超過一天。 |
等級4 |
2004年8月9日 |
日本美濱 |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美濱核能電廠,發生無輻射性的蒸氣外泄事故,4名工人喪生,7人遭嚴重燙傷。 |
|
(看中國資料室)
- 關鍵字搜索:
-
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