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G7十年來首度聯手干預匯市

 2011-03-20 15: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十多年來頭一回,七國集團(G7)宣布將聯手干預匯市面對空前的災難和市場動盪,G7展現出了少見的團結合作精神。觸發這一舉動的原因就是發生在日本的強烈地震以及揮之不去的核泄漏威脅。

分析人士認為,日元在日本地震後出現的異常飆升,不僅干擾了日本國內的市場秩序和企業營運,更給國際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出於維護市場穩定和經濟復甦大局的共同利益,各國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成了一致意見,並以一種最有效的途徑來向市場傳遞干預信息。

業內分析,不排除在未來一段時間,G7繼續採取後續干預措施的可能性。

日本央行大舉拋售

根據在週五緊急會議後發布的聲明,G7將「針對近期與日本地震相關的日元匯價波動作出反應」。美國、英國、加拿大政府以及歐洲央行將與日本政府一道,在3月18日對貨幣市場採取協同干預。「我們將密切監控外匯市場,並採取必要的配合措施。」

週五,日本當局已通過央行大肆拋售日元。據報導,日本財務省當天通過央行拋售了日元。外匯交易員估計,首輪拋售的規模可能超過5000億日元。

知情人士透露,作為G7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法國是這次聯合干預行動的幕後主推手。法國財長拉加德本週早些時候,也就是日本股市連續大跌後,就出面表示,七國集團應該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針對日本災難的經濟政策應對,甚至包括收購日本國債的可能性。目前,G7的成員包括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英國和日本。

據悉,自2000年9月以來,G7經濟體還從未像本週這樣聯手進入市場干預。上一次的干預是為了給剛剛誕生一年的歐元「托市」,當時歐元在面世時候持續下跌。

市場人士注意到,這次的干預行動在保密工作方面做得很到位。從日本的角度來說,其實早就有意干預匯市,週三就有銀行交易員稱,央行正在不斷地詢問匯率的情況。而即便在市場有了G7可能聯手干預的預期之後,日本方面也遮遮掩掩。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週四還在表示,股、匯市都沒有達到讓G7有必要採取行動的情況,並稱日本更希望盟友的「心理支持」。而一些官方的「消息人士」也在散播消息稱,週五的財長及央行官員電話會議不太可能做出具體決定。

但就在幾個小時之後,G7就高調發布了聯合干預的聲明,這一出人意料的決定也令全球投資人為之一振。

團結力量大

匯豐控股的經濟學家紐曼表示,單邊的匯市干預行動往往不會收到持久的效果,但如果聯手行動,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表示,全球幾大央行和政府聯手,幾乎肯定能有效壓低日元。

對日本來說,單方面干預匯市的努力並非沒有做過。就在去年9月,日本就曾大動干戈地宣布干預匯市,但最終,數萬億日元的資金砸下去,日元不跌反漲。美元兌日元自那以後繼續一路下行。

對於這次干預的實際效果,分析人士多數表示了樂觀。瑞穗證券經濟學家林秀毅18日表示,G7可能會努力把美元兌日元推升至80上方。

林秀毅表示,地震及震後的核事故已經變是一場全球性的風險事件,所以各國也容易就協調行動達成一致意見。考慮到日本之前單方面干預匯市的失敗教訓,各方都意識到必須採取協同行動才能奏效。

林秀毅認為,當局可能希望至少把美元兌日元穩定在80以上。至於後市日元會如何發展,他認為,持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干預會有效幫助構建市場預期,這有助於日元走軟。

或有後續干預措施

一些分析師認為,不排除G7可能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持續對匯市實施干預,以求達到更好效果。巴克萊資本的首席外匯策略師山本雅文注意到,G7在聲明中指出,將「適時合作」,這可能暗示在未來幾天各國將進一步聯手干預。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週五幾大經濟體聯手干預,隨後交由單個國家也就是日本來獨自繼續干預。類似狀況在2000年干預歐元時就曾發生。

經濟學家指出,對日本和G7來說,這一次的干預匯市還有一個有利條件。近期日元上漲的主要動因可能來自投機因素,而非像傳聞中的那樣是緣於海外日元資金回流。如果真的是因為國內重建或是保險償付等因素出現長期性的資金回流日本,那麼由此促成的日元強勢可能很難逆轉。

日本政府近日多次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日本保險公司正在套現海外資產,當前的日元大漲主要受投機需求的推動。花旗的一份研究報告也認為,日元資金回流的規模可能遠遠低於市場預期,因為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甚至日本的銀行根本就不需要匯回那麼多資金。

来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