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搶碘鹽的背後

3月17日上午,我接到了10多個火急火燎的電話,主題卻只有一個——買鹽!妻子在辦公室督促我,趕緊去超市看看有沒有鹽買,她指示:「不要嫌貴,有多少買多少!」

湖南故鄉的三位親戚先後來電,說當地的鹽已經賣瘋了,昨天是2元一包,今天早上變成了5元一包,臨近中午漲到了10元,卻有價無市。親戚帶著近乎哭腔的聲音央求我,無論如何要「救救」他們,幫忙從北京買些鹽寄回去,花多少錢都行,看那口氣,似乎世界末日正在降臨。

武漢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從今天早上開始,她轉了武漢的七、八家超市,鹽架上都是空空如也,很多市民發瘋似地打車趕到超市,為的是能買到幾袋鹽,但一個個都失望而歸。

廣州的一位同學對我說:「瘋了!完全瘋了!大家都在搶鹽,有人說從今往後生產的鹽都不安全了!」

上海的一位朋友電話裡奉勸我,一定要多吃鹽,因為鹽裡含有碘,能幫助抵抗來自日本核泄漏的輻射

……

憑常識和一個新聞人對當前社會熱點事件信息的掌握,我知道上面的電話內容都很荒謬。接下來的信息,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原來從16號下午開始,陸續有兩個謠言在全國傳開,第一個是,日本核泄漏之後,將會嚴重污染海水,而我們的食鹽主要是海鹽,因此,將來生產的鹽都不安全了;第二個是,我們吃的鹽裡含有碘,而碘可以幫助人們抵抗核輻射。

正是這兩個謠言的迅速傳播,讓許多人陷入一種臆想症狀態,瘋狂搶購,這可喜煞了那些做鹽生意的商人。一個同學告訴我,他的一個做副食批發生意的親戚,昨晚靠關係緊急批發了5噸食鹽,今天一大早就賣了個精光,淨賺了3萬多元。

其實,稍有頭腦的綜合各方信息加以思考就能知道,日本核泄漏當前的不利影響有限,別說沒有污染大海,就是對日本陸地也未形成致命威脅。而如果說是靠吃鹽裡的碘抗輻射,那麼要幾袋食鹽才相當於一片碘。更何況醫學專家早已澄清,胡亂加服碘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可以說,這兩天的食鹽搶購潮,一是謠言所致,二是商家炒作的結果,三是投機者希望看到的現象。

獨立思考能力與公信力的缺失

但問題是,一個依據常識就可以做出理性判斷的事情,為什麼到了很多中國人面前就變得非理智了呢?為什麼中國人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鹽「醃」了一回?這裡面有深刻的文化因素、管理因素和社會因素。

從傳統文化形態來看,中國人習慣於從眾,而不是獨立思考。一旦遇事,很多人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跟著風潮去搶購。我今天和幾位搶購者電話解釋,他們也懂得我說的道理,但心態普遍是:「既然大家都在買,我買一點總歸不是壞事吧。」

中國人不習慣獨立思考,又和中國傳統的管制模式有關。從奴隸社會至封建社會乃至今天,中國人一直生活在「被管制」之下,大家習慣了聽命令、看通知,習慣了步調一致的行動,習慣了大小事務由政府包攬統領。所以,人們不願意、也沒有衝動去真正獨立思考。

還有一點,那就是當前社會的信任度普遍不高。這既表現在人們之間的互信不高,也表現在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不足。在一個文明國家,人們遇到類似食鹽這種恐慌,可能會首先認真、理性、獨立思考,然後聽聽專業人士、專業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的意見。但在中國,大家只迷信自己掌握的現在,而無法充分寄望於依賴於社會綜合管理體系所形成的穩定預期。人們只相信實實在在搶購到的、擺放在家裡的鹽,而不是相信未來的安全和穩定。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包小小的鹽說導致的恐慌,,折射出中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就鹽慌本身而言,通過政府的闢謠、大型專營公司的緊急調撥,是可以暫時解決的。但從更廣闊的視野看,中國管理層如何透過鹽慌去認清當前的社會問題,繼而採取措施,重構社會的信任,重構公共治理的效率模式,恐怕是更要緊的話題。

本文留言

作者陳傑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