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自家制年糕的傳說
她的廚房二之一

如果說過年就意味著一連好幾天的吃吃喝喝,那麼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把它理解為家庭主婦或家佣的年度廚房馬拉松。在那幾天裡面,這些女性總得花掉不少時間在廚房之中舞刀弄鏟,忍受濃烈的油煙與熾熱的高溫;偶而還要脫下圍裙,帶著美美的微笑走出來招呼到訪親友。

當然我們都曉得,今日不同以往,現在過年再也用不著女性親自準備那麼多的應節食品了,甚至連年夜飯也能叫人送來外賣盆菜。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懷念從前的老好日子,家家戶戶自己動手蒸糕包餃,很有傳說中那股「媽媽的味道」。

請容我提醒大家一下,希望媽媽和老婆親自料理蘿蔔糕不是不好,但這種又慢活又有個性的懷舊情調是有前提的。那個前提就是廚房必須夠大,女性都不用上班。

兩年前舍妹住在一個號稱「迷你豪宅」的新區樓盤,她那個廚房可真是把我嚇了一跳,雖然從爐具到雪櫃都是發展商在廣告裡承諾過的歐陸名牌貨,但它的面積卻只容一人站立,多走一步都不行,設計得比東京膠囊酒店還緊湊。假如一對年輕夫婦存了好幾年的錢,終於可以搬進這個「傲視無邊海景」的「豪宅」,他們會不會真的想在這間屋子裡舉炊呢?假如他們沒有家佣,或者實在沒有地方讓家佣住,難道我們應該期望那位太太下班回來之後還得把自己關進廚房(以免煙味四溢),動彈不得地對著爐火再枯站上一整個小時嗎?我很難想像以今天香港的居住環境,有哪一位主婦能夠在一個比窗臺還要小的廚房裡頭做年糕。

自家製造的過年食品屬於一個早已消逝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廚房固然要比現在大得多,那個時代的過年也不可能只是主婦一個人的事。我們的慶年小吃是農耕年代的遺留物,那年頭未到臘月就已農閑,大家有很多時間準備各式各樣的繁複工序,而且還是整個家族一齊動手,姑嫂妯娌會一邊談笑一邊搓面,父子兄弟一邊剝瓜子一邊醃肉。最後弄出來的東西當然重要,但這整個過程同樣享受,所謂樂聚天倫,全在這忙中有閑的農村節奏之中。

在那個年代,自家製作過年糕點不是為了「媽媽的味道」,也不是因為受夠了大集團工業化的標準口味,而是因為這才叫做過年;味道如何反在其次。今天要是有誰能夠在自己家裡從頭到尾整治出一盤年糕,我們大概可以肯定:一、他家廚房很大,二、或者他家有人不用上班,三、他家人數不少。無論如何,他家不會是那種蝸居在五百呎宅室裡的現代小倆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梁文道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