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傅國湧:重說蜉蚍撼樹

作者:傅國湧  2011-01-20 08: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讀了我的《跳出歷史的「週期率」》一文後,送我一首舊詩,其中有這樣兩句:

「 撼樹蜉蚍稱大勇,奮臂擋車有螳螂。」

長久以來,我們總把撼樹的蜉蚍和擋車的螳螂當作嘲笑對象,認為這是顛扑不破的定論。我們似乎無條件地站在了樹和車的一邊,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不自量力的蜉蚍和螳螂,對他們既缺乏同情之理解,也不會有默默的支持,更不可能有公開的讚許。我們在作出這種選擇的時候,彷彿掌握了絕對真理,蜉蚍和螳螂由此成為可笑、可憐、可悲的象徵。這兩句詩表面上很簡單,沒有什麼高深莫測之處,卻一下子點亮了我的內心,一如萬古長夜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燭光,與巨大無邊的黑暗相比,誠然那是極不相稱的,然而,微弱的燭光,剎那之間擊破了所有黑暗精心編織和重重維護的神話,因為一點小小的極不起眼的光,改變的是整個黑暗的結構。同樣,在歷史的進程中,千萬不要忽略敢於撼樹的蜉蚍們,更不要小看甚至笑話他們的不自量力。

我們的思維往往侷限於已有的成見,不僅是撼樹的蜉蚍、擋車的螳螂,還有憂天的杞人,一直都是被嘲諷乃至嗤之以鼻的對象,彷彿他們的憂慮和懷疑都是一無可取。習以為常的觀念、結論或習慣,嚴重地束縛了我們的思維,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潛在因素。超越這一阻礙,需要有觀察問題的新視角,以及新的表述方式,從而產生出新的思維方式。蜉蚍撼樹、螳螂擋車,千百年來人們之所以習慣了已有的現成結論,不再從另外的角度、另外的側面去重新思考,給出新的說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與大、弱與強的反差太明顯了,一眼就能看出, 結果幾乎沒有懸念,沒有意外。基於這種認知,我們在歷史中常常看到,人們總是習慣於肯定強大、強勢、強者,對於弱小、弱勢、弱者則存有輕慢之心,藐視、無視乃至嘲諷他們超越自身限度,看上去注定不會成功的那些行為。而新的歷史在許多時候恰恰是弱者創造的。

肯定蜉蚍撼樹、螳螂擋車,是一種思維方式的突破和更新,即使在強弱、大小對比分明的前提下,我們仍然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釋,也就是給它們的行為重新賦予意義。只有不斷打破封閉、停滯、僵化的慣有思維,只有求變、求新,不囿於人云亦云的現成結論, 我們的歷史才有種種新的可能性。與石板相比,小草無比的弱小,但是它楞是從縫隙里長出來,這就是力量。如果我們一味地重複甚至誇大石板的力量,把石板視作不可跨越的巨大存在,小草就永遠不會有春天。

其實,世上真正不可抗拒的力量乃是新思想,而不是其他的什麼。而任何新思想的萌芽,最需要的是勇氣,然後才是理性和使用理性的能力等等。由撼樹的蜉蚍和擋車的螳螂,我想起古神話中逐日的誇父、填海的精衛、補天的女媧,他們之所以那麼震撼人心,就是因為他們具備了足夠的勇氣,甚至可以不惜自己的犧牲,他們身上都體現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精神。

以往的歷史早就反覆地證明過,那些曾被世俗嘲弄為蜉蚍撼樹的力量,往往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時刻悄悄地改寫了歷史。 有勇氣去做注定不可能做到的事,僅這一點就值得肯定,值得我們為他們鼓掌,勇氣是產生新思維、通往新思想的的第一個隘口。一旦換一個思路,敢於撼樹的蜉蚍、敢於擋車的螳螂,以及敢於碰石頭的雞蛋,都會在歷史中獲得新生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牛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