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央行:錢多了的煩惱

作者:崔宇  2011-01-14 13: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民間有句俗語: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在宏觀層面,也是如此。

錢的絕對數量多了沒關係,關鍵是錢的購買力要強,買得起和買得到的東西要多,否則,印錢就可以「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了。而沒有錢也不行,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就是因為產量受限最終被政府信用支撐的紙幣取代。但中國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最近撰文指出,人民幣生產能力的增長與每年20%的現金需求增長不能同步,換句話說,央行的印鈔機竟然不夠用了。

對於中國央行來說,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其自導自演的一件事情: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這時,錢不再萬能,好多東西買不起或者買不到了。而在通脹背景下,交易性和投資性現金需求的增加又讓央行的印鈔機難以負荷。不僅如此,錢多了也給中國央行的貨幣和金融統計工作提出了挑戰,由於現有的貨幣統計分類粗疏且不合理,「敢問錢在何方」以及如何有針對性地治理貨幣洪流將是央行不得不反覆面對的問題。

1月11日,中國央行公布了2010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確切地說,由於很少涉及金融市場的資金存量和流量等數據,這只是一份關於貨幣供應量總量和構成的貨幣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幅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26.66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幅比上月末低0.9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為4.46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09年末,2010年末M2和M1同比增速均大幅回落(分別回落了8個百分點和11.2個百分點),但M0同比增速卻增加了約5個百分點,這也催生了馬德倫副行長關於人民幣生產能力不夠用的言論。

統計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在於準確把握經濟運行和物價趨勢,並為貨幣政策提供參考。但目前中國的貨幣統計在分類和統計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M1統計範圍過窄、貨幣統計中不包括非存款性金融機構、不包括財政存款和缺乏季節性調整的環比數據等,這導致依靠M1和M2很難準確把握經濟運行和物價趨勢。

比如,M1中不包括居民活期儲蓄存款,無法體現居民儲蓄結構調整的變化。儲蓄結構的變化體現通脹預期的變化,如果居民儲蓄活期化趨勢加強,則證明居民通脹預期也在加強,他們不願意把錢鎖定在銀行的定期存款上。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12月,居民活期儲蓄比11月大幅增加約 7500億,為年內最高水平,但這一變化並沒有在M1增速中體現,M1增速甚至還在回落。

再比如,由於M2中不包括財政存款,而每年年底恰恰是財政支出的高峰期,會導致財政存款大幅減少(2010年12月財政存款比上一月大幅減少約9000億,為年內最高水平),這相應會導致M2此消彼長地增加,這可能也是導致2010年末M2和M1增速「一增一減」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財政存款納入M2就會減少這種統計偏差。

此外,由於中國的貨幣統計既忽略了存款性金融機構的部分理財產品,也忽略了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非存款性金融機構的存款,導致難以準確把握貨幣總體的規模和流向。 2010年,銀行信託理財產品規模幾乎佔銀行貸款的三分之一即可作為註腳,這部分游離在銀行體系之外的大規模資金是央行難以掌控的,也沒有在貨幣統計中體現,但它們卻實實在在影響著經濟的運行。

總之,上述種種問題導致通過現有統計口徑的M2和M1很難準確把握經濟運行和物價走勢,其中,M2和CPI基本是不相關的,而M1也不能完美體現CPI的走勢和漲幅。更重要的是,同比數據容易受到基數的影響導致數據失真,如果能夠像美聯儲那樣每週都公布經過季節調整的貨幣供應量環比數據其效果也許相對更好一些。

早在2003年左右,中國央行就曾發布改善貨幣統計的徵求意見稿,但也只是在2006年進行了形式上的微調,至今仍在徵求意見中。中國央行直接或間接投放出了大量的貨幣,這已經是第一個錯誤,如果再無法準確統計和公布貨幣到底去了哪裡,則是錯上加錯。在連續多年貨幣超發的背景下,這是中國央行不得不面對並解決的煩惱,因為只有知道錢在哪裡,才會知道如何應對,否則,最後難免落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窘境。

来源:華爾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