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管新模式與中國社會現實的兼容性
中國的經濟界、知識界及政界近年在中國大陸企業如何成功引入和實行現代企管新模式的問題上有頗多的討論。而在這過程中,卻有一個關鍵點常被被忽略或繞開,就是企管新模式與中國的社會現實根本上是否兼容的問題。
與一般的器物和技術引進不同,現代企管新模式,如「扁平管理」和「分權競爭」等的引入和實踐需要相應的制度條件。
現代企管理念的萌生早可追溯至19世紀後期的美國。一種理論認為,由於當時美國的社會需求迅猛增長,隨之企業的規模和經營領域迅速擴大,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舊式的企業主即經理人的管理模式不再適應企業的發展。一是因企業規模龐大,所有人多,不容易及時作出決策,二是企業開始需要比業主更有管理知識和運籌能力的專業經理人才,於是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廠企的控制權逐漸轉移至經理人身上。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近半數企業都經歷了「經理革命」。此即企業「分權」的開始。
自然,社會需求是市場和經濟制度發展的推動力量。而19世紀後期美國的社會需求為何會大量增長,更值得深究。
人的需求一般在得到充分的滿足後才得以提升。歷史上,通常在君王寬容開明,或朝廷的權力弱化,總之,在政府對社會的苛控減少之時,社會需求相應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當時美國的情況,從歷史背景來看,是在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之後,社會的自由民主走向成熟的進程得到一個飛躍,民眾的需求隨之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滿足,不斷提升,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另一面,國家的政治模式本身也必然影響企業的管理模式。總之,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確立是現代企管理念生成的主要動因。
發展到近幾十年,從美國開始、在多國企業付諸實踐的新管理模式,如扁平管理和分權競爭,更是企業的分權和企民的自主發展到極致的結果。
現實中國,一方面沒有現代的政治制度,政治模式上不存在讓權與共和,這首先就排除了企管新模式在中國自然形成或引入所需的必要條件,制度條件;另一方面,非但談不上開明專制,甚至與歷史上專制王朝的幾個最黑暗時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如何,民眾的或者說人的需求與權益,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保障。而且,直到今天還在對相當大的群體實行著嚴苛的「奴隸制」,官方體系內也沒有欲將之廢除的成型力量,反而普遍力圖維持既得利益和特權,儘管,不願做「農奴」,還有選擇做「工奴」的自由,只要能承受得住,不去跳樓。實質上,權力階層和企業主們把不斷打破工人的自虐極限作為經濟成長的手段。
那麼,以尊重人性的分權為根本思路的現代企管程序,能在紅色極權社會的操作系統下安裝和正常運行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