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先生在逛商場方面唯一的共同愛好就是逛賣電視機的商店或櫃臺,每次逛商場都會去看最新款的電視機、降價的電視機,沒有購買計畫也照看不誤,兩人常常窮開心地幻想一下:等有錢了就來買這個。常常是有錢了也出了更好的,所以總能窮開心地幻想。其實並不是真沒錢買而是捨不得花那個錢趕時髦,說明 shopping的快樂不在於是否真要買東西,而在於逛、看,男人也並不是不喜歡逛,只是和女人看的東西不同。
我覺得喜歡 shopping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特別喜歡買的東西,我年輕時最喜歡買胸花和頭飾,後來喜歡買皮鞋。其實我最不喜歡穿皮鞋,最喜歡穿拖鞋,其次是穿運動鞋,但在中國時穿拖鞋和運動鞋的機會是在太少,因為總要穿套裝、裙子,也就不得不穿皮鞋,而皮鞋硌腳的多合腳的少,所以就不斷地買,買了一大堆也沒幾雙合腳。
有次去上海出差,臨行前先生特意叮囑說買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再買鞋,因為你的鞋實在太多了。但還沒到家就很內疚地告訴他我還是買了一雙鞋,我有買鞋的需要和衝動。出國前丟掉5麻袋鞋,都是我的,每人還帶來8雙鞋。說明喜歡買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讓我特別開心的是在加拿大可以不穿皮鞋,我的工作穿運動鞋最合適,2~3雙鞋已經足夠,也就不需要不斷地買鞋了。
剛到加拿大時買東西都要乘6,覺得什麼東西都貴,加上沒有收入,根本就不敢消費,除了購買必需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其餘的商品都不看,免得鉤起購買慾望。先生找到工作後全家開始提高生活水平,開始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東西,但那時信息不靈通,看不到降價廣告,又沒有車,shopping其實是苦中作樂,但一家人也其樂融融。比如我們買電視機,先生在免費的英文報紙(那時還沒有免費的中文報紙)上看到Markham的HWY 7/Woodbine附近的一家商店在降價,實際上就是Costco旁邊,報紙上畫的地圖商店離 Steeles很近,不到一個Block。那時我們住在Steeles/Warden附近,我們只有一張Toronto的地圖,沒有Markham的地圖,先生就從報紙上提供的地圖來判斷距離,覺得很近,走點路、散散步就到了(當時我們也不知道Markham是否有公交車和怎麼坐)。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中午走路去買電視機,但邊走邊看路邊的門牌號碼感到路途似乎不近,先生沒想到Markham的一個Block與 Scarborough的一個Block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於是他打退堂鼓了,想打道回府,我想既然都開了頭就堅持走吧,總會走到的。那次我們買了一臺27寸的電視機和一臺微波爐,花了$900多,另外花$30讓商家送貨。如果我們早知道路途那麼遙遠根本就不會去,還真是無知才無畏。
那時我們常去位於Steeles/Don Mills的Sears淘寶,因為免費的英文報紙上總有它的降價廣告,這是我們獲得商品降價信息的最主要來源,房東從來不會給我們看那些免費的降價廣告,直到我們自己買了房後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降價信息、廣告會免費定時送到各個住戶。這家商店的商品品牌和質量屬於中檔,很多商品都是Sears和The Bay的斷碼或換季轉到這裡降價賣,比如我先生那時就買了一雙加拿大出產、全手工製造、皮質很柔軟的皮鞋,才$20多。因為信息不通和缺乏經驗,那時我們買了一些質量不錯但不太實惠、也不算便宜、擱在現在根本就不會買的「便宜貨」。比如我們$270多(稅前)買了一臺有列印、複印、掃瞄、傳真四種功能的噴墨印表機,還在Sales的勸說下花$100多買了3年的保修,事實證明這$100多的保修很多餘。
我們買冰箱時也買了保修,無疑也是多餘的。經過幾次教訓和鍛練後我們的抗勸說能力增強,買任何東西都不買保修了。在加拿大的第一個聖誕節 Boxing Day我們在The Bay給先生買了一件從$599降到$399的羽絨衣,雖然質量相當不錯,但也是先生在加拿大買的最貴的衣服。第一個聖誕節我們沒有買任何大件就 shopping了$600多,而且從第一個Boxing Day到現在我們每年Boxing Day都會去shopping,從沒間斷。
在加拿大第一次Ware House型的消費是在2002年夏天,但那時還不知道Ware House這個詞。先生上班附近的一家鞋業公司關門之前在公司附近的草地上支起了一個大帳篷,所有的鞋一律$19.99,很多是Nike、Adidas的鞋,還有一些衣服,我去了1次,先生去了3次,買了$700多的鞋和衣服,大兒子不到半年穿一雙鞋,穿了3年多才需要再買鞋,我那次買的鞋到現在還穿在腳上。那以後在加拿大我還真沒看到有這麼便宜、顏色和款式都還不錯的Nike、Adidas的鞋,所以這種間歇型的瘋狂消費常常能省錢,也因此我們來加拿大後主要就是這種類型的消費。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家的壁櫥曾經堆滿了降價衛生紙、降價大米、降價菜油、各類降價飲料等等家庭消耗較大、保質期較長的物質。後來覺得各類物質反正總是循環降價,就在物質即將用完之前關注降價廣告,如果用完了還沒降價就少量地買一點,等到降價時再多買一點,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量囤積降價品。
來加拿大後慢慢培養了一個習慣,凡要買什麼東西都首先找降價品,因為加拿大的商品降價是真降價,商品質量不會因為降價而有什麼差異,那幹嘛不在商品降價時買呢?這方面我們有著深刻的教訓。小兒子出生前我們準備買個能睡能坐的童車,在一個專賣降價商品的商店我們一眼就看中了一輛各方面都非常好的童車(商店裡只有兩輛),價格是$120。我們左看右看都覺得很滿意,於是就推著去交款。可是在去交款的路上先生覺得童車走得不是很平穩,有很輕微的咯噔咯噔聲,這個聲我是感覺不到的,但先生覺得問題很嚴重,這樣的不平穩會造成孩子腦震盪的。先生這麼愛孩子我無話可說,如果我堅持要買他會覺得買了個次品不舒服。於是他把車放回去了,剛放回去就被人拿走了,看來還是有真識貨的人。
後來在Sears看到這種車正常的價格是$279.99,推起來也差不多,這才知道那部童車是多麼便宜我們卻錯過了機會,再去那家商店看已經沒有了,也不會再有,於是我們花$279.99加稅買下這款童車。再後來真正用這部童車推兒子外出時,發現童車本身的那點咯噔咯噔聲與路上的坎坷不平顛簸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當然孩子也不會因為那點顛簸而腦震盪,這件事先生只有兩個字:後悔。
剛來加拿大時喜歡逛Yard Sale,買到一些便宜貨也買了一些垃圾,總的感覺是搬家的Yard Sale比較便宜,東西比較多、實用。我曾經$5買一件新的牛仔夾克,$5買一個電飯煲,幾乎是新的孕婦裙$1/件,$15買了一輛自行車(賽車型的)。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上網看舊貨市場信息,感覺價格不便宜。我家舊的電暖器是吹熱風出來的那種,$19.99買的,風扇聲音很大,就想換一個,朋友說在網上$13買了一台電暖器,覺得很便宜,建議我上網看看,我一看嚇一跳,朋友買的電暖器也是吹熱風的,商店裡$19.99就可以買,她$13買個舊的還以為便宜,真是糊塗!早知她要這種類型的電暖器,我送給她不就得了。
後來我在Costco不到$100買了一個沒聲音、節能的電暖器,比那些網上的舊貨還便宜。另一次想買個鞋架,先上網看了看,選中一個離家近、開價$14 的,聯繫後去賣家看貨,看後大失所望,那麼一個最簡單、顯得很舊的白色金屬鞋架,居然開價$14,商店裡買新的才$16,我最後在商店$19.99買了一個比較漂亮的鞋架。有了這兩次經歷我再也不想浪費時間上網去淘舊貨,我自己不要的舊貨都是送人,誰需要誰拿走,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舊貨還開那麼高的價。
在加拿大我們需要做個理性的消費者,多看、多問、多收集一點資料就能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只要不是生活急需品,就先看看廣告、上網查一查,總能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另外短期不會用、可有可無的東西最好不要買,以免造成浪費。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對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