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應對經濟挑戰(圖)

中國計畫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以增強海軍實力,再加上其它凸顯政治自信提高的跡象,這一切都有著重要涵義,包括對於宏觀經濟管理。未來一年,隨著經濟過熱的跡象逐漸明顯,隨著調整發展模式的壓力不斷上升,中國領導人將面臨重大決定。但中國的政治現實意味著,對這些挑戰的回應將是晦澀而不確定的。

對於國內反對者越來越不容忍以及面對自己眼中的國外敵對勢力的易怒姿態,並不是中國特有的,但這些特點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上構成了它的致命弱點。中國最近的態度轉變可能與領導層換屆、共產黨內派系角力、自信提升或社會不安定加劇有關。但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和不妥協。

在中國不得不應對日益上升的週期和信貸通脹以及經濟轉型呼聲之際,兩者都不是吉兆,都會削弱推行變革的決心。短期而言,這些變革將具有破壞性,但如果拖延下去,難度將會更大。

中國經濟正以約9%的速度增長,11月公布的產出、電力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和零售銷售數據都超出預期。政府希望稍微放慢經濟增速,但中國經濟就像只有兩檔速度的特快列車:最高時速和停車。

在不造成政治敏感的經濟增長下滑的前提下控制通脹,已經相當具有挑戰性。但不斷上升的通脹率(11月達到5.1%)也將危及穩定,中國的博客和報紙報導了越來越多的通脹相關「事件」。食品價格是熱門的解釋。但在信貸狀況寬鬆、薪資上漲加快、基礎經濟動力強勁的經濟中,不斷上升的通脹是在我們預料之中的。房地產價格漲幅最近降至9%,但市場仍然堅挺。

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人民幣銀行信貸較2008年底分別增長55%和60%。M2仍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作為參照,中國的M2比美國高出20%,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即便美國數據包括正規衡量標準之外的M2貸款和的存款,這種反差仍然鮮明。中國的實際存款利率現在為-2.6%,實際貸款利率勉強為正。

在6次調升銀行準備金率後,預計中國將進一步上調準備金率,同時利率也會出現一定上調。

中國已聲明有意實行「審慎」貨幣政策,我們將看到這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但是,鑒於穩定較快增長的巨大政治敏感性,以及2012年的領導層換屆,中國央行在一段時期內可能仍會滯後於曲線。不過,如果通脹繼續上升,力度較大的回應將不可避免。

在應對通脹的同時改變發展模式,使經濟管理變得更為重要。調整經濟平衡意味著提高消費和服務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同時降低資本支出和出口的比重。就此而言,中國的總儲蓄(這是貿易順差處於高位的根源)應從目前佔GDP53%的高水平下降。換句話說,要把既得經濟和政治利益從企業轉移到消費者,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從儲戶(包括企業和政府部門)轉移到支出者。這種轉型不會一帆風順,而且因為中國正在快速現代化,它可能意味著需要推行被視為與共產黨統治不協調的政治改革。

這就是為何中國政治情緒和抱負近期出現的變化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相當重要。它像徵著憂慮、不安全感,也許還摻雜著狂妄。這加強了主流經濟預測中缺失的一點,那就是穩健而善於適應的政治、社會和法律體制對於經濟持續成功非常重要。對於中國而言,現在不是張牙舞爪的好時候,尤其是從全球經濟的視角來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