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再次暴跌是對宏觀調控的過度反應

這幾天來,股市出現了連續暴跌的走勢。自上週五股指創下2009年8月3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之後,昨天再次出現約120點的大陰線,跌幅超過4%。

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導致股市暴跌的原因,比如加息預期、印花稅上調流言、美元反彈、歐債危機再次風生水起,乃至高盛悲觀的內部報告等等。其實,股市本身就是一個消息集散地,下跌的理由和上漲的理由同樣多,關鍵取決於投資者的心理預期。

很顯然,在經歷了連續的暴跌之後,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開始出現由樂觀向悲觀的急劇轉變。因為僅僅在上週四,上證指數還在盤中創出了本輪反彈以來的新高3186.72,一些機構甚至還樂觀地預測年內能看到滬指4000點的高位。

但現在似乎風向變了。隨著宏觀經濟緊縮預期的到來,股市也跟著天氣一樣逐步步入寒冬。在CPI創25個月來新高後,宏觀經濟極有可能開始進入加息通道。我們僅僅看10月以來央行的一系列舉動就可以一窺其貌:10月11日上調了6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10月20日啟動3年來的首次加息,並取消了首套房利率7折優惠;11月10日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過,應該提醒大家的是,股指動輒出現百點以上的跌幅,其實是對宏觀經濟調控的過度反應。因為從性質上來講,本輪宏觀調控是對前期流動性過剩、商品價格上漲過快以及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所做出的決策,並不意味著宏觀調控方向的徹底轉向,更不意味著宏觀經濟的增長會發生根本逆轉。

首先,貨幣政策雖然有從寬鬆向穩健回歸的可能,但短期內仍難以改變流動性過剩的現狀。央行的官員已經對貨幣超量發行導致物價上漲的疑問做出了回應,他們除了否認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係外,還給出了當前我國貨幣超發的幾大原因,包括貨幣化過程的影響、較高儲蓄率的影響、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的影響、金融創新不足、外匯佔款太多等,都是造成中國基礎貨幣源源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換個角度來分析,這就說明央行對貨幣超發的問題雖然有所重視,但也認為在目前階段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

其次,未來龐大的經濟建設規模,為保持經濟長期高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動力,也為股市的長期向上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時期最後幾個月的收緊,並不表明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會掉頭向下。從已經公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特別是一些地方十二五規劃的建設規模來看,可以說很多方面比過去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依然強勁,出口將穩中有升,而消費則潛力巨大。

最後,維穩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國民經濟大起大落的問題基本不存在。很顯然,作為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股市的大起大落也不符合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和宏觀調控的基本意圖。

由此可見,股市的大幅下挫只是對宏觀調控的一種誤讀和過度反應。如果對作為股市基礎的宏觀經濟持有樂觀態度,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對股市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呢?

本文留言

作者李長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