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美聯儲的翅膀直接影響中國物價

從「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糖高宗」到「蘋什麼」,購物似乎越來越讓人心悸。工資沒有怎麼漲,這物價怎麼漲這麼快呢?

很多人都大致知道一些原因,但可能大多不全面。在全球化時代,很多經濟現象,都可能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與中國當時密集的大規模信貸投放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合力。先是中國的房價和股市雙雙上漲,而後是農產品等相關商品的價格上漲。今年11月3日,美聯儲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如果把美聯儲比喻成一隻蝴蝶,那麼,這隻蝴蝶在美國輕輕扇動的翅膀,也在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物價。

美聯儲購買國債,意味著貨幣投放,雖然投放的金額與購買國債的數量並不一定相等,但並不改變這種行為的結果。那麼,美聯儲開動印鈔機,中國物價著什麼急?

至少兩個途徑。其一,在通脹預期下,投放的貨幣湧入大宗商品市場,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導致中國購買原材料成本大幅攀升。從而,飽受輸入型通貨膨脹之苦。其二,貨幣湧入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給美國人帶來他們所需要的商品。美元留給了中國,商品流到了美國。留在中國的美元被兌換成人民幣,投放到國內,加大中國的通脹壓力。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這隻蝴蝶扇動翅膀,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在,當中國自身的貨幣超發現象也比較嚴重時,蝴蝶扇動翅膀時,就可能帶來龍捲風。

如果承認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學派創始人弗裡德曼的經典名言),我們就必須正視一個現實的問題:中國的貨幣超發現象。

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GDP為33.54萬億元,是1978年3645.2億元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尤其近20年,貨幣增長更快。1990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1.53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

再看一組數據:2000年時,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例為1.5:1,2009年為1.8:1,超過同期美國的兩倍(美國僅為0.6)。

中國自身的貨幣高速增長,與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融合在一起時,就會加速泡沫的凝聚,因為,這種強大的號召力,足以吸引更多熱錢火上澆油。

物價飛漲,將影響到民眾的生活質量。加息、提高準備金率,只是一種修補性的政策,從根本上來看,要想治理通貨膨脹,防止泡沫膨脹到危險的程度,就必須收緊貨幣的供給渠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之舉。

本文留言

作者時寒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