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破空:美國大選中的中國因素

 2010-11-10 22: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11月2日,美國舉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選舉(即,介於兩屆總統選舉之間的國會選舉)。選舉結果:共和黨大勝,民主黨大敗,茶黨初露頭角。

在此之前,美國還是民主黨的天下,不僅總統和政府是民主黨人,國會也由民主黨主導,過半州長也是民主黨人。經過這次中期選舉,國會兩院中,眾議院轉由共和黨主導(435個席位中,佔239席。選前為179席)。參議院中,因只改選了三分之一,民主黨仍佔多數,但共和黨勢力增長(100個席位中,佔 46席。選前為41席),逼近民主黨。全國50個州長位置中,共和黨達到29個(選前為24個)。

美國輿論認為,這次選舉,是美國選民對總統歐巴馬投下的「不信任票」。僅僅兩年前,扛著「改變」大旗、高票當選總統的歐巴馬,如今遭到選民的「改變」。

歐巴馬及其民主黨之敗,敗在經濟。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回升乏力,政府赤字劇增。面對空前糟糕的經濟局面,美國民眾,不僅失望,而且憤怒。代表草根階層的茶黨崛起,適時宣泄了這種憤怒。

就在經濟萎縮、政府債臺高筑的低迷時刻,政府本應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到可以創造利潤和就業機會的領域,並力爭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歐巴馬卻堅持民主黨慣行的「大政府」政策,擴大政府規模,增加政府開支,讓更多低收入或無業者領取政府救濟;尤其,一意孤行的推行「全民醫療保健計畫」;並出資挽救瀕臨破產的大企業大銀行,甚至將兩家本應倒閉的大型汽車公司國有化。這些舉動,不僅背離市場經濟原理,釀成「大政府」與高失業率的惡性循環;而且讓政府背上過重負擔,進一步惡化債務與赤字。

在國際上奉行妥協路線的歐巴馬,在國內奉行的,卻是「極端路線」,即美國式的「極左路線」,歐洲式的「社會主義」。期中大選的結果,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美國人要求回歸自由經濟和個人價值的心聲。

期中選舉中,歐巴馬試圖用一句反詰來折服選民,他問道:「要知道,究竟是誰造成了這些問題?」這裡,歐巴馬暗示:是前任總統布希及其共和黨政府造成了今天的經濟問題。

且不說,兩年前出現的經濟危機,是全球性經濟危機。再說,美國人選出新總統,不是要讓他來發現「誰造成問題」,而是要讓他來解決問題。能否解決問題?是否兌現「改變」承諾?美國人民只給了他兩年時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個民主大國的民意變化,是如此快速、客觀而無情。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美國期中大選中的「中國因素」。選舉中,兩黨候選人紛紛打出廣告,指責對手將美國人的納稅錢和工作機會,都拱手讓給了中國。候選人批評中國,就能得到選票,從中反映的,不正是美國民心、民意?與民主黨相比,共和黨更為反共和親臺,中期選舉後的美國,必然轉向,中美關係,中美臺三角關係,都勢必發生微妙變化。

由中共代表的「中國形象」,何其惡劣?竟成為美國選戰中各方主攻的靶子!對外,操縱人民幣匯率,低價傾銷商品,人為製造貿易順差,放縱盜版、抄襲、剽竊,是中共當局轉移他國財富自肥的陰招;對內,壓低工人工資,無視民眾福利,放縱官場腐敗,人為製造貧富分化,則是中共當局維護自身政權的需要。

如果中國政府投資,需要像他國那樣,兼顧民眾健保、住房、教育等福利;如果中國政府行為,能夠像他國那樣,維護知識產權與商品專利 ---- 是否還能輕易獲得經濟增長?那種單一的、表面的、高速的中國經濟增長「奇蹟」,豈不成為無根之絮、無本之末?

實際上,中共內外「經濟政策」,所謂「中國模式」,顛覆市場經濟,挑戰文明規範,對他國構成直接經濟威脅。

眼見得,獨裁而貪婪的中共,不僅成為中國的問題,也成為世界的問題。人類文明進化的步伐,因中共的存在而大大放緩,甚至倒退。

(11/09/10)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RF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