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家的稀土從不採 統統都到中國買

 2010-10-31 11: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據報導,從目前獲得的國外稀土資源勘探信息看,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佔全球的30%左右,已大幅低於社會上以前流傳的看法。目前中國稀土產量佔世界產量的97%,以當前稀土儲量維持這樣的生產,只夠開採20年。與此同時,其他一些有稀土礦源的國家卻並不生產,或很少生產稀土。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 M arcHumphries曾於2010年7月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條》的報告,詳細列舉了各國2009年的稀土相關數據:2009 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佔世界36%;產量則為12萬噸,佔世界產量的97%。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2009年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佔世界13%,產量為零;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佔世界19%,產量為零;澳大利亞儲量為540萬噸,產量為零;印度儲量為310萬噸佔世界3%,產量為2700噸,佔世界2%。

我由此想起了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 alterM ischel)設計的關於「延遲滿足」的著名實驗。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單獨呆在一間小房間,桌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每個孩子有兩種選擇:一、馬上吃掉棉花糖,但要按響桌子上的鈴;二、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這樣可以再得到一份棉花糖作為獎勵。結果,大多數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米歇爾回憶說,「另一些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後按了鈴」。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了差不多有15分鐘,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承諾的獎勵。

這個「延遲滿足」的實驗後來又與觀察學生的學習成績、處理問題以及與同學相處的能力聯繫起來。米歇爾發現,當年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他們通常難以面對壓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難維持與他人的友誼。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這個實驗揭示的是個人的自控力與行為、學業發展趨勢的關係。其實,對於國家集體來說,也有一個自控力的問題,自控力表現的是理性、節制、瞻前顧後和從長計議的特徵。這樣的品質和能力對於一個國家公正而長遠有序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倘若只顧眼前利益,對於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進行寅吃卯糧、竭澤而魚,甚至破壞性的開發,不用太久,社會道德和經濟的惡果就會顯現出來。

心理學家一直認為,一個人智商的高低是日後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米歇爾則認為,一個學生的智商能否起作用,關鍵還在自控力,再聰明的孩子倘若不能自控將難以完成學業。同理,許多人認為,一個國家只要「地大物博」就能強國富民。其實,任何國家再地大物博,如果沒有公正、理性、顧及子孫後代的發展計畫,就算有豐富的物產,也不可能真正造福於全民。

國家集體的和個人的自控能力,性質是不同的。幼兒時期的個人缺乏理性思考力,自控力弱,不足為奇,日後可以通過教育來加以彌補。相比之下,一個國家的自控力是由制度而非個人性格決定的。例如,美國人不愛儲蓄,他們未雨綢繆、積穀防飢的意識和能力遠低於中國的個人,但是美國整個國家在開發自然資源時,表現卻正好相反。這是因為在美國,任何資源開發都必須經過民主公開的決策過程,整個過程都有廣大公民在積極而自由地參與。

對於稀土開發,國內公眾輿論已經表達了高度關心,指出,中國的稀土開發是以環境污染、低開採效率和高經濟成本為代價的。

来源:網文轉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