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公源自權力不公(圖)

報酬收入涉及各人切身利益與現實享受,歷來是個敏感話題。眼下,貧富差距與收入不公,又吵得沸沸揚揚。這些爭論,訴諸道德判斷的多,客觀理性分析的少,我們想從權力與效率角度客觀分析。

眾所周知,姚明、郎郎的收入很高,每年動輒上千萬甚至超億元,但各人捫心自問,怕很少有人不服氣,也很少有人認為不公平的。如果公權私用、貪污腐敗之類,那怕數額僅僅幾萬、幾十萬,人們也往往咬牙切齒、義憤填膺,更甭論上千萬的大案要案了。

同樣是貧富差距、收入不公,人們對待姚、郎與對待貪官的態度,為何會有天壤之別?

因為前者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後者是強權壟斷的結果。

只要你有獨到的天賦,又有市場歡迎,你成不了姚明與郎郎,你可以成為「當年明月」、「小瀋陽」或者丁俊暉。市場之門為每個「達人」打開,自由向各個方向探索的人們,一旦被大眾接受,市場承認,收入自然滾滾而來。自由競爭下,只有你創造了價值,讓大眾獲得了享受與幸福,你才能獲得享受與幸福,這就是「市場的邏輯」。

與「眾樂樂,你才樂」的市場邏輯不同。依靠強權獲得收入與享受,別人可能得不到幸福,沒有增加享受。一項公權如果用來謀私利,權力人的確會收到好處,但大眾利益往往會受損。以發放月餅福利為例子,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有企業向月餅商家購票價格是6折,商家開給企業的財務發票卻是7折,中間1折的差價,自然進了有權人腰包。有權人公權肥私,企業員工的利益卻受到了損失。要是福利以現金形式發放,1元便是1元,以月餅票形式發放,購買能力就多少會打上一個折扣,加上有權人受授好處,又要再打一次折扣。而且,用錢自由選購情況下,月餅生產企業會想方設法做精產品,降低價格。用票子購買,企業提供質優價廉月餅的動力就下降了。

以市場自由競爭獲得的高收入,是生產性的,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幸福別人,成就自己。依靠強權壟斷帶來的高收入,是分配性的,蛋糕沒有變大,而且,在分配過程中,蛋糕還往往會變得更小(經濟學概念叫租金消散)。區別對待兩種不同原因引起的高收入,才能正確理解對待貧富差距與收入公平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