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書法漫談:平淡天真─董其昌(圖)

作者:明訓  2010-09-02 19: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府上海( 今上海松江縣)人,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後因朝廷官宦爭權鬥爭激烈,為免不測之災,自請引退歸鄉,贈太子太傅,謚文敏。董其昌是繼祝枝山、文徵明後明朝最具影響力的書家,他也專精繪畫,擅長山水,其繪畫理論於後世畫壇影響甚著。

董其昌的學書過程可從早年一次不光彩的經歷說起。十七歲時,他參加松江府會考。雖然學識極佳,卻因字寫得差,只能屈居第二,從此發憤臨池。開始他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之後改學虞世南,後來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董其昌師古歷程大致是由唐入晉,走的是在「取法」中「尚韻」比較正統的路。他的楷書、行楷書中展現了顏字的端莊,雖然不如顏真卿渾厚,卻也增添幾分晉人飄逸。中年時期的董其昌潛心宋人書法,特別是米芾,深得米書結字「欹側中見平正」三昧。

作為一位崇古、尚古,一生都在學古的書家,他的作品確實透出古法帖的神韻。但有一種特色讓董其昌成為董其昌,那就是「平淡天真」。「淡」可以說是董其昌書法審美觀念的核心,他說「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從這樣的審美觀出發,他重「生」而棄「熟」 ,「熟」易流於俗媚,流於匠意,而「生」可以表現出率真、秀潤之意境。因此在創作中他用筆輕靈,墨色偏淡,字與字、行與行的章法布局著重疏朗勻稱。「七言律詩冊」、「杜甫詩軸」、「前後赤壁賦」 都是出自於這種審美觀的佳作。

欣賞董其昌的書法就像啜飲清茶,平淡中回味著甘醇,潤人心靈。正是這種雅淡的美,使董書能在明末眾多風格強烈的書家中脫穎而出,而且備受康熙、乾隆皇帝的推崇,影響書壇直至清朝中葉。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