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專欄】禪讓傳說呈現王道政治
從堯、舜、禹的傳說說起
關於王道,百度百科詞條的基本解釋是:指古代以仁義治天下的政策;詳細一些的解釋是:儒家的與法家霸道政治主張相對的仁義政治主張,即孔子對君王之懷仁治國、克己復禮之建議,孟子給君王的以民為本的仁政德治主張。王道政治即孔孟之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魯迅對此絕然否定:「在中國,其實是徹底的未曾有過王道。」但禪讓傳說卻是中國史官留給王道的歷史見證。
唯物史觀並不否認禪讓傳說,卻否認黃帝王朝存在過,視而不見禪讓和王道的必然聯繫。於是,堯、舜、禹被唯物史觀洗腦了的人僅僅視為黃帝傳說之後,原始社會末期三個相繼的部落聯盟首領,被部落首領四方會議由部落首領推舉到聯盟首領位置,禪讓在堯、舜、禹之間,堯讓給舜,舜讓給禹,老了時實行。就這樣,中國史官文化的堯、舜、禹禪讓制王道政治美談,便平淡無奇地讓給後來共產黨「井岡山下紅旗亂」傳承「共工怒撞不周山」的「血染的風采」的宣傳。
唯物史觀之所以這樣劍走偏峰、好事壞說,是因為堅信猴子、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神,故而將盤古闢地化身創世、女媧摶土吹氣造人、有巢四氏教化族人、黃帝王道平治天下、禪讓傳說見證王道等神話傳說,都一筆抹煞。於是史官傳說中的黃帝王朝也藉口沒有考古證據而不予承認,堯、舜、禹的「帝」之尊稱被隨隨便便貶低為部落聯盟首領。將歷史當墨紙塗抹,平民虞舜居然被當作部落的貴族首領和化公為私的人,大禹也居然成了挾治水之功制刑設獄、鑄鼎征戰、開會殺人、實權傳子而奠定了夏朝基業的人。就這樣,本無奴隸社會的中國,被唯物史觀史學家郭沫若們,居然由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的所謂「原始社會後期」這個概念演繹推論出來:原始社會後期生產力發展,使得產品剩餘而出現私人財產,氏族部落貴族將戰俘變成奴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瓦解。
唯物史觀對黃帝王朝鼎盛時期的禪讓傳說的解釋別有用心:否認黃帝王朝的王道政治,將中國史官文化口傳的神話傳說中的歷史完全篡改,納入西方話語體系,用漢語重新改寫支撐神州五千年的歷史觀。其實堯、舜、禹的事可以這樣說: 堯、舜、禹,是中國史官世代口傳兩千多年後載入史冊的黃帝王朝的聖君賢臣。
黃帝公元前2598年,152歲的黃帝出巡途中,忽然天降黃龍,眾目睽睽之下,黃帝及隨行人員70人乘龍而去(白日飛升)。黃帝之子己摯繼位84年,依然國泰民安。其後孫子顓頊繼位,史稱玄帝,79年裡依然人際和睦,順時行事、憑依鬼神、調理五行、潔淨虔誠,獨特貢獻是制禮:女人路遇男人恭敬讓路,尊卑有序至性別教化。其後侄子繼位,稱帝嚳,生來神奇靈異,在位71年,修身而天下景仰。再後兒子姬摯繼位,在位10年政績平平。其後四帝唐堯(堯帝)在位100年,以好心腸服人,制定太陰曆,創閏月制度。五帝虞舜(舜帝)在位48年,是孝順寬恕德行的模範,娶兩姐妹為妻使其和美相處無嫉妒紛爭,改組政府並設方伯管理地方、統一音樂度量衡,任命治水無功的鯀之子禹治水成功。堯、舜時代中華王道政治中出現了帝位給賢者的禪讓制度:堯讓給舜,舜讓給禹。
那麼,堯為何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呢?先看史官提供的史料:堯年老時,召集四方部落首領商議由誰做他的繼承人,放齊推薦堯的兒子丹朱,讙兜推薦水利部長共工,堯說丹朱愛爭吵、共工表裡不一,給予拒絕;大家一致推薦平民出身的舜,訴說舜在其父親瞽叟、後母和弟弟像的聯合欺負下,總待父母、弟弟挺好,具有很好的德行。堯於是嫁女兒娥皇、女英給舜以考察,由此有了財富。後母、弟弟和瞽叟由此想暗害舜以謀取舜的妻財,先後施用撤梯燒房和填井埋人的狠毒計謀,而舜先後用笠帽當鳥翅和挖暗道脫身的方式兩次逃脫暗算,舜卻依然和氣對待瞽叟、後母和像,後來舜的家人慢慢也不再暗害舜了。舜教兩妻知婦人之禮。堯通過德行考察之後,用舜為臣,打理內政外交受人稱讚;使舜入森林,舜於風雨雷電中走出。堯認為舜德才兼備,可以為帝,試用後就禪讓帝位給舜。
黃帝王朝前後,埃及古王國時期,法老(國王)位置或靠武力或靠智謀取得,所以行中央集權制;兩河流域蘇美爾人,部族以城為邦(國),各自獨立互不隸屬。黃帝王朝走兩個古老文明地區的中庸之道,以君王修道之德行和功力統一各神人統率的部族。這就是中國史官口傳下來的王道政治:帝位必須修道之高德之士繼承。虞舜修道齊家,德大治國,接任帝政,傳承堯之德政教化,定夏禹為帝。夏禹修道治水,德大成功,接任帝政,傳承堯、舜之德政教化,定伯益為帝。
依照史官口傳的史料查知,黃帝王朝治水由共工傳出「圍堵術」,夏後氏鯀奉堯帝之命治理黃河水災九年就沿襲的是共工的治水術(1949年創建的共工中國依然慣用水庫和人堤的堵水術),結果洪水沖塌堤壩猛獸般鬧得更凶。舜接接任帝位後,行王道之令人讚嘆之處是:不僅當機立斷處罰了鯀,還大膽作用鯀子夏禹治水。禹不負舜望,發明瞭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治水術,才華傑出;婚後四天告別妻子塗山氏,13年奔波在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包括聽到兒子的嬰兒啼哭聲也沒駐足探望。在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在人口或許只有幾百萬的王朝,禹以當今無神論者打破頭也難以明白的神通(道術),開鑿黃河中游攔阻洪水入海的兩座大山,鑿開了龍門、神門、鬼門、人門四道山門,終於把洪水引入大海,使河流兩岸高地的泥地成了可以供人種莊稼的萬頃良田。禹治水的功績彰顯其德才。舜年老選繼承人時,四方會議推薦禹接任。舜死之後,禹繼任帝位。
黃帝王朝歷經七帝:軒轅(黃帝)而己摯、顓瑣、嚳、摯、堯、舜。其中軒轅、顓瑣、嚳、堯、舜,史稱五帝,以道德治國平天下而長治久安聞名。七帝傳位,由黃帝而己摯、嚳、摯之間帝位傳承都是父子或親緣傳承製,由摯、堯、舜、禹之間帝位傳承史有舉賢讓位的禪讓制(其中摯讓堯有說政變,未得公認)。今人化美談為平淡或算計的另類解說都另有用意,反中華正統的道德史觀。黃帝王朝先親緣世襲後舉賢禪讓,都是君王修道、教化治國的王道政治的歷史安排。己摯、顓瑣、嚳無論傳子或傳親,都傳的是修道者,無為長治70、80年。依史說,摯帝因為「政微弱」或「不善」而提前退位,也就是說已不是君王修道正統。所以部族首領使修道有功(賢)之堯接位,以舉賢禪讓方式繼續黃帝開創的長治久安的王道政治。禹死後,嬰兒期響亮啼哭的啟毅然回歸世襲制,黃帝王朝終結。
中國史官口傳歷史進入比拚力量的夏帝王朝,即唯物史觀所說的奴隸社會。
- 關鍵字搜索:
-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