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朝鮮戰爭內幕:拋屍他鄉(圖)

 2010-07-27 21: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人的本性是怕死的,但共產黨教育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別人替自己去送死。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中共以人海炮灰戰術造成百萬中國人拋屍朝鮮,而戰事起因只為了共產陣營要與自由社會較量……

這場被韓國稱為「6.25事變」的戰爭,在北韓稱為「祖國解放戰爭」,中國稱為「抗美援朝」,而被美國稱為「被遺忘的戰爭」。位於亞洲東部的朝鮮半島,二戰前的半個多世紀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夏天,美國和蘇聯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了南北兩半。北邊面積佔總面積的57%,佔總人口的40%,以工業為主,南邊主要是糧食產區。

1947年11月由美國提出丶聯合國決議通過,在美蘇管轄區同時舉行選舉,美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由當地人民自己管理國家。1948年8月大韓民國宣布建國,9月9日,北方選舉了金日成為首相,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是半島上同時出現了兩個意識型態敵對的政權,但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統一是雙方追求的目標。

史達林的借刀殺人

據蘇聯解密資料透露,早在1949年9月,金日成即向史達林提出「統一朝鮮」的作戰計畫,但被史達林否決,史達林擔心美國會乘機插手朝鮮局勢。在史達林頭腦中始終有一條《雅爾塔協定》畫下的「實力平衡」界限,他不敢主動逾越。

事情很快出現了變化。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聲明丶國務卿艾奇遜1月12日在記者俱樂部的講話,均公開表示,美國防禦圖範圍不包括臺灣和朝鮮半島,美國不會為了保衛這些地方而採取直接軍事行動。於是史達林這才敢於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

正如毛澤東所說,朝鮮戰爭前,史達林視毛為「半個鐵托」,因為毛的性格很難久居人下。為此,史達林想通過扶持金日成而進一步控制東亞。隨著大連和旅順港口從蘇聯手中回歸中國,史達林需要在太平洋有個出海口,以便與美國和日本對峙。當時史達林最希望中國與北韓能消滅並牽制大量美國軍隊,使世界權力平衡倒向對蘇聯有利一邊。後世很多人評論說,中國人與其說是在幫北韓人作戰,更深層來看,是在幫史達林作戰。


6月25日,一位韓國居民走過首爾軍事博物館裡的一副畫像,像中三人為金日成丶毛澤東和史達林,正是他們發動了朝鮮戰爭。(AFP)

阮銘在《韓戰悲歌》中評論說:「爆發韓戰的近因,是杜魯門丶艾奇遜的失言和史達林的誤判,其遠因則是自由國家總是幻想以向共產陣營退讓和犧牲人民的自由來換取虛假的和平,結果總是導致戰爭和自由的毀滅。歷史的教訓是,國際社會對於極權制度在任何時候丶任何地點對人類生命與自由的威脅(無論是中國丶韓國丶緬甸丶蘇丹或臺灣),都不能縱容和退卻。」

聯合國決議出兵

1950年6月25日是星期天,朝鮮軍隊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丶也沒有宣戰的情形下,越過38度線進犯韓國。韓國軍隊雖然英勇抵抗,但十二萬韓軍根本不是配備各種蘇式重型武器和俄制T-3型坦克的二十萬朝鮮軍隊的對手,更何況主力還是中共支援的四個精銳師。金日成偷襲成功,一個多月後就長驅直入攻佔了90%的韓國領土,並一直打到南部海邊大邱附近的洛東江才暫時被控制住。

26日,杜魯門總統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27日,為維持臺灣海峽的中立,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丶高雄兩個港口,以防止臺灣的中華民國國軍渡海反攻大陸。面臨滅國的韓國向聯合國求救。美國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入侵。在蘇聯代表故意缺席丶放棄否決權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得到通過。


美國菲律賓海號航母參與韓戰。(維基百科)

由二十一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其中派出戰鬥部隊的有十六個國家,支持醫療及設備的有五個國家。除美國外,參戰國還有英國丶土耳其丶加拿大丶泰國丶紐西蘭丶澳大利亞丶荷蘭丶法國丶菲律賓丶希臘丶比利時丶哥倫比亞丶衣索比亞丶盧森堡丶南非。

9月15日,聯合國軍在麥克亞瑟將軍指揮下,在仁川出其不意成功登陸,並於9月26日進入漢城。韓國總統李承晚為實現統一的願望,主張往北挺進。9月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講話,對韓國的統一問題採取肯定的態度。9月27日美國許可聯軍越過38度線展開軍事作戰。但為了防止強大國間的全面戰爭,嚴格禁止地面部隊或空軍越過蘇聯和中國的國境。

中國借志願者名義出兵

毛澤東事後曾說:「抗美援朝出兵在中央最高層最初表決結果中,只有『一人半』支持出兵。」即他和半個周恩來支持。當時反對呼聲最高的是被譽為「常勝將軍」的林彪,他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托病拒絕出任中國赴朝志願軍司令一職。他認為,美國要想佔領中國,早在國共兩黨三年內戰時期就介入了。同時,朝鮮戰場上美軍具有完全的制空權,大炮優勢是40比1,如參戰,志願軍必會大量傷亡,並且美國可能因此轟炸中國大城市及工業基地,甚至可能朝中國扔原子彈,更不利於解放臺灣。

但在史達林一再的壓力下,出於地緣政治和共產國際與自由社會兩大陣營的較量,一向把中共地位看得比百姓性命重要的毛澤東,最後決定以正規軍冒充志願者的名義,參加了這場名不正言不順的戰爭。其實早在1949年7月,毛澤東就把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士兵,組成相當於四個師的精銳部隊秘密派遣到朝鮮,冒充朝鮮人民軍打先鋒。朝軍的很多師長也是解放軍幹部。

五次戰役 死傷慘烈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懷為司令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從丹東丶河口丶集安等多處秘密渡過中朝界河鴨綠江,並於10月25日打響了第一次戰役。據美國政府新近解凍的數千份韓戰秘密資料顯示,當時聯合國部隊根本沒有想到中國真的會出兵捲入朝鮮戰爭。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由於蘇聯只派出少量飛機護衛在鴨綠江邊,且志願軍缺少現代化空軍編製,使朝鮮戰場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幾乎暴露於聯軍的狂轟濫炸中。開戰初期,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就因為吃不慣乾糧,想煮點米飯吃,結果在志願軍司令部被炸彈燒死。

第一次戰役慘敗後,麥克亞瑟依然堅持中國出兵只是象徵性的,他建議大規模轟炸中國東北地區,但杜魯門從中國的主動出兵中意識到,弄不好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他拋棄了之前要一鼓作氣統一朝鮮的策略。11月25日,雙方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採用中國內戰時期的「大膽迂迴丶分割穿插」等戰術,再次擊敗聯軍。如志願軍38軍113師,十四小時強行軍七十三公里,有效的阻擊了聯軍。此役使聯軍十天內敗退三百公里,全線南撤至38度線,並於12月5日棄守平壤。

此時彭德懷要求停下來,原因是「目前部隊糧丶彈丶鞋丶油丶鹽均不能按時接濟,主要原因是無飛機掩護,隨修隨炸。」很多士兵由於衣服單薄被凍傷,這佔了戰傷的一半以上。如19軍有個連隊在長津湖地區作戰,清理戰場時發現許多士兵們依然呈戰鬥隊形埋伏,但人卻凍死在冰面上了。然而12月13日,毛澤東不顧士兵死活,回電說:「我軍必須越過38度線。」

12月31日,中朝軍隊發起第三次戰役,推進至38度線以南五十英里處,並再次佔領漢城。此時美國政府與聯軍指揮官麥克亞瑟之間的衝突加劇,後者只顧軍事上的勝利優先,甚至提出動用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請臺灣軍隊參戰等,但遭杜魯門一一駁回。4月11日,杜魯門宣布由李奇微將軍接任麥克亞瑟,並於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戰建議。然而毛澤東拒絕了停火建議,他指示彭德懷說,現在停火「將給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打鐵趁熱,統一朝鮮半島。

人海戰術遭遇火海戰術

由於軍需緊缺,彼時的志願軍已很難再往前推進。接下來的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由勝轉敗,被迫撤回到38度線以北。由於後勤的落後,志願軍的彈藥糧食全靠自背。槍支丶子彈丶手榴彈丶軍用鐵鍬丶鐵鎬丶雨衣丶棉被要背四十公斤左右,只能再背五天炒麵(乾炒雜糧麵粉),五天後再挨兩天餓就得後撤往回跑。長期吃炒麵缺乏維生素,士兵普遍患上夜盲症,因此而失足落入山澗死亡的很多。

聯軍針對志願軍的「禮拜攻勢」與「月光攻勢」,趁機發動「屠夫作戰」與「撕裂作戰」。李奇微採用拿破崙的用兵哲學,不以攻佔領土為主要目標,而將重點放在消滅對方的人員上。他充分利用聯軍在炮火丶裝甲及空中的優勢,設計了一種稱之為「鉸肉」的戰術,即把中朝軍隊驅趕到開闊地帶,然後以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打擊予以殲滅,用火海戰術來應對志願軍的人海戰術,為此中朝方損失慘重。1951年3月14日,志願軍撤出漢城。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

4月22日,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由於軍備實力相差太懸殊,聯軍用五倍於正常量的彈藥量攻擊中朝軍隊,如歷時四十三天的上甘嶺之戰,被稱為朝鮮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反覆爭奪,死傷都很慘重。在3.7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聯軍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嶺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三米。奉命孤軍斷後的60軍180師,因失去聯繫陷入包圍中,全師近萬官兵,失蹤丶傷亡丶被俘的共計7,644人。

有統計指出,在那三年裡,擁有制空權的聯合國部隊,對朝鮮投彈六十九萬噸,相當於對日投彈量的四倍;朝鮮北部每平方公里平均落彈五噸,密度超過美英二戰期間對德轟炸。


位於華盛頓的朝鮮戰爭紀念館。走過的人們,更覺今日自由的可貴。(Getty Images)

共產國際內部的狗咬狗

2004年《大紀元時報》和博大出版社聯合舉辦了「紅朝謊言錄」全球有獎徵文大賽,榮獲二等獎的《韓戰回憶錄》作者今鐘先生,當年是志願軍某部的參謀長。回憶錄中他真實記錄了各種見聞,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進入朝鮮,學會的第一支歌便是《金日成將軍之歌》。歌中唱到:『長白山,蜿蜿蜒蜒,灑滿鮮血!鴨綠江,彎彎曲曲,飄著鮮血!』志願軍以為這是歌頌中朝人民友誼的,誰知在金將軍眼裡,長白山是屬於朝鮮的。」今鐘在部隊醫院裡偶遇朝鮮人民軍的一位電報密碼譯員,「他知道的內情比軍級幹部還多」。

該譯員透露,在美軍登陸仁川三個月前,毛澤東曾電告金日成,準備派解放軍最精銳的三個軍入朝,扼守仁川,以逸待勞,被金日成婉言謝絕。原來鐵桿親俄派的金日成,一直對中共存有戒心。當年在中國打游擊戰時,朝鮮籍的中共黨員中,比金日成資格老丶水準高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別人沒有他領袖慾強,沒有人更得史達林寵信。」後來那些威脅金日成統治地位的戰友們都被他一一清除。金日成還把朝鮮文字中的漢字取消。

志願軍入朝後,彭德懷多次要求組織中朝聯軍司令部,統一調度中朝軍隊,都遭金拒絕。第三次戰役後,中國軍隊傷亡大半,彈盡糧絕,彭德懷要求與休息觀戰已經兩個月的朝鮮人民軍換防,也被金拒絕。金日成還以史達林為後盾,一再批評彭德懷民族利己主義不肯犧牲,強烈要求中國疲憊之軍獨自前去「解放」南朝鮮。

歷時兩年的停戰談判

第五次戰役後,雙方最後在38度線附近再次陷入僵持狀態。1951年7月10日雙方同意停火,在開城舉行了第一次談判。由於停火分界線的分歧,談判破裂。

為獲得談判有利條件,聯合國軍進行了夏季和秋季攻勢。經過兩個月激戰,聯軍平均推進了兩公里。李奇微意識到無法真正取勝,於是在10月25日重新恢復談判,地點改在了板門店。1951年11月27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由於種種原因,停戰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年。

其間,中朝方稱美國動用了化學武器和生化武器,引起國際社會一片嘩然。當國際紅十字會要求實地調查時,人們才得知這是中朝散佈的謊言。

王樹增在《遠東朝鮮戰爭》後記中提到:「在這兩年中,在雙方的防禦線上,密集地部署著二百多萬人的大軍,構筑了人類戰爭史上最漫長的丶最複雜的丶最堅固的防禦工事。聯軍用火炮陣地丶坦克群丶步兵以及空中支援組成的立體防線,被稱為『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淵』;而數十萬志願軍則建成了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禦工程,其土石方總量,能開鑿數條蘇伊士運河。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國官兵被稱之為『閉居洞中的龍』。」

如今柏林牆已倒塌二十一年,而朝鮮半島上的38度線卻依然戒備森嚴。1953年簽訂的臨時停戰協議也在天安艦事件後,遭到北韓的片面撕毀。人們擔心,在未來朝共新的領導率領下,另一場嗜血的戰爭又將爆發。


美國韓戰紀念碑的大理石壁上,用鐳射鐫刻著兩千餘名陣亡將士照片,時隱時現。所有這些臉部都是根據韓戰新聞照片中美軍各個兵種的無名士兵的真實記錄臨摹的。(Getty Images)
 

来源:新世紀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