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張維迎10億他就會反市場?
「給我10億也許我會寫本反市場的書。」說這話的人是被稱為市場堅定捍衛者的張維迎。起初,我以為張不過是開個玩笑,用以強調自己對市場的堅守,及至想寫此文,把訪談找來一看,才覺得這也許表達了張真實的意思。
張在訪談中並不諱言自己在面對足夠大的誘惑時,可能把作為立身之本的信念也賣掉,在這一點上,比起一些用冠冕堂皇的話來掩飾「虛偽崇高」的人來,張的確要強很多。但是,假如——我說的是假如——張真的接受了哪位富豪或者某個組織開出的10億價碼而反市場,那就太可怕了。因為「市場」是張的標籤,如果因為某人開的價碼足夠大,就把立身之本都放棄了,那麼,人們就有理由懷疑,他這麼多年來的艱難堅守,像一個牧師般不停的佈道,就是一種假象,是為了博取更大的價碼。
我個人相信張不會出賣他的良心,即使真有人願出10億來購買。原因很簡單,他不缺錢,也不缺名譽和地位,不大可能為了10億而毀滅現有的一切。但為什麼一些學者給人的印象是「變色」特別快,今天鼓吹市場第一,明天鼓吹調控為重,後天又可能轉回來?這裡當然有自身的認識問題,認識改變,對問題的看法也改變。但也有一些人是經不起誘惑的,用張的話來說,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張在上述訪談中就承認,學者面對的誘惑太大——名、利、職位。這就好比一個英雄,在戰場上殺敵,經過了多年的生死磨煉,但一個美人就可以攻克他。權力的吸引力太大,好多的經濟學家可能就被來自那裡的榮譽俘虜了。
在一個利益分化的社會,學者為不同的利益集團說話、代言都很正常。為利益代言並非就說明某位學者人格低下,在這裡,一定要把作為學者的他與作為普通人的他區別出來。因而,代言必須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不能違背社會基本的公理和道德,不能撒謊,同時在代言時必須亮明自己的身份。
最可惡的是把靈魂賣給了撒旦,卻還自稱是上帝的使徒。之所以如此,原因出在社會還習慣於用傳統知識份子的標準來觀照和要求學者,這樣就往往把幾種角色和身份不同的學者混在一塊,模糊了各自的面目,從而使得本來是為某利益集團服務的學者,也被公眾誤以為是公共知識份子。而從學者自身來看,一些人心裏多少還殘留著傳統知識份子的「經邦濟世」情懷,也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要超脫公司或政府學者的角色要求。
在目前社會的轉型時期,出現一些學者為利益集團謀利和服務的現象並非不好,某種意義上,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我要強調的是,學者一旦失去底線,為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原則、信念和信仰,其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就要比官商勾結、官官勾結大得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給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