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軼事---白居易(圖)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下邽(陝西渭南東北),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酷愛茶葉,曾自稱是個"別茶人"。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西元817年),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馬,那年清明節剛過不久,白居易的好友、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李宣給他寄來了新茶,正在病中的白居易品嚐新茶,感受到高誼隆情,欣喜莫名。他的《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記述的就是這件事,詩云: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杓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詩人收到採於寒食禁火日前的新蜀茶,珍如故舊,嘗新為快,即動手碾茶、杓水、候火、下末……詩人自譽為善於鑒茶識水的「別茶人」,感謝李宣知己嗜茶,將這樣的珍品「不寄他人先寄我」。
早一年,白居易由長安到江州途中,寫下了有名的《琵琶行》。詩人以帶有熱烈情感的筆峰,概述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深刻揭發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同時將自己不幸的貶謫和失意的淒苦心情也傾瀉出來。這首詩卻又為後人留下了一條重要的茶葉史料: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鎮市北,從詩中可知唐時這裡己是一個著名的茶葉集散地了。
讀白居易詩作,不難發現詩人一生的嗜好惟詩、酒、琴、茶、「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琴和茶是詩人「窮通行止長相伴」的珍愛之物。「鼻香茶熟後,腰暖日陽中。伴老琴長在,迎春酒不空。」鼻香茶熟,操琴伴老是詩人晚年最舒心的享受。彈琴不能沒有茶,吟詠更加不可少。白居易十分喜歡邊品茶邊吟詠。「閑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晚春閒居,楊工部寄詩,楊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長句答之》)詩人剛收到工部侍郎楊慕巢寄來的詩作,又接獲常州刺史楊虞卿捎來的陽羨茶,吟詩飲茶,興味無窮,只可惜「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酒後醉渴,唯茶是好,「醉對數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詩人醉對紅花,渴嘗綠茶,其樂何如。愛詩、嗜酒、癖茶、好琴,使白居易的生活情趣豐富多彩。晚年他更離不開茶,他說:「老來齒衰嫌桔酸,病來肺渴覺茶香。」
白居易飲茶,對茶、水、具的選擇配置和候火定湯很是講究。「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最愛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堯階流」。他烹茶愛用泠泠山泉水,但又不惟泉是好,常常是因地制宜,選擇水品。「吟詠霜毛句,閑嘗雪水茶」,雪水是難得的烹茶好水:「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用潔淨的渭河水烹茶同樣是珍貴的。詩人烹茶總是細心添湯杓水,靜候王沸,直至「花浮魚眼沸」,把碾得嫩黃如塵的末茶放入茶甌,如此色佳味醇的茶飲,多想奉獻一碗給自己一樣的愛茶人,遺憾的是無法傳遞。
白居易曾辟園種過茶,那是在他江州司馬時,「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與微之書》)。茶園便在香爐峰遺愛寺旁。他作有《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於石上》,詩云:
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
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數十株,有竹千餘竿。
松張翠傘蓋,竹倚青琅玕。
其下無人居,惜哉多歲年!
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
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
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
如獲終老地,忽地不知還。
架岩結茅宇,屬壑開茶園。
……
如此茅而居,辟茶園,聽飛泉,賞白蓮,飲酒彈琴,仰天長歌,詩人感到如倦鳥鳥飛返茂林,若涸魚回游清池,頗為傲然自足。那時他「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遊。」詩人這段生活,明人黃宗羲在《匡廬遊記》中說:「山中無別業,衣食取辦於茶……其在最高者,為雲霧茶,此間名品也。白香山藥圃茶園為產業,信非虛話。」
長慶二年(西元822年),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兩年任內,他鍾愛西湖的湖光山色,又迷戀西湖的香茗甘泉,常邀文人詩僧吟詠品飲,留下了一則與靈隱韜光禪師汲泉烹茗的佳話。詩僧韜光與白居易常有詩文酬答往來。一次,白居易以詩邀韜光禪師到城裡來:「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然韜光不肯屈從,也以詩答曰:「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白居易只得親自上山訪晤,一起品茶吟詩,杭州靈隱韜光寺的烹茗井,相傳是當年白居易烹茗處。
- 關鍵字搜索:
-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