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發區經濟走向盡頭(圖)
20 世紀80年代,被政治挂帥禁錮了30年的中國經濟,好不容易盼來了改革的春天,然而,中國的開發區經濟卻普遍選擇了:圈地籌資—引資辦廠—資源耗竭—榨干勞力—環境污染—市場飽和—轉移陣地,這樣一條路。結果是資源沒了,環境壞了,百姓火了,開發區沒了。誰之過?當然,有客觀上的不富裕——誰讓30年都搞政治來的呢?更有主觀上的盲目——不遵循經濟規律,漸漸走上了盡頭。
誰應該是改革的設計師?
誰是改革的設計師?就連中學課本都這樣寫道:「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鄧小平。因為鄧小平理論規劃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方向。」那麼鄧小平理論是什麼哪?簡言之,「堅持政治方向,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為什麼要強調政治方向?因為不這樣說連他自己也會被認為是向資本主義投降,他必須表白他的政治思想才能邁開改革的步子。那麼書本是什麼哪?是經濟理論。外國模式是什麼哪?成功的經驗。然而,既不要經濟理論,又不要成功經驗,要的是什麼哪?摸著石頭過河。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經濟理論指導和成功經驗借鑒的改革會成功,其結果只能是又盲目,又走不快。然而,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政令一出就得執行。沒有辦法,誰讓咱們是一黨專制,計畫經濟呢?
那麼誰應該是改革的設計師哪?筆者以為,應該是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的集合體,他們按照經濟規律,根據國情和現有條件,利用好外來資源,包括資金和技術,設計最好的藍圖,擬定完善的規劃,做最大的努力,求完美的結果,朝著既定目標邁進。這才是中國應有的現實的改革道理。遺憾的是,這些稍有經濟頭腦就會知道的最簡單的做法,卻被大國虛榮替代了,鄧理論指導下產生的假數字和經濟泡沫淹沒了經濟發展的主流,這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改革只是給中國經濟——這個用政治挂帥這根臍帶捆綁著的難產嬰兒鬆了綁,經過改革的陣痛降生的這個弱小生命,並沒有學會如何走路,就去過河去了,沒有辦法,誰讓中國經濟改革的設計師是政客而不是經濟學家呢?
開發區經濟的產生
1978年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到深圳進行實地調查,發現了一件蹊蹺的事:深圳有個羅芳村,河對岸的新界也有個羅芳村。不過,深圳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新界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寶安一個農民勞動日的收入為0.70到1.20元,而香港農民勞動日收入60-70港元,兩者差距100倍。有鑒於此,逃港事件屢禁不止。
於是,谷牧感慨: 「對飢餓中的群眾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沒有說服力的。」
鄧小平說:「現在我們雖然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還沒有資格大談自己制度的優越性。 ……」
一位新加坡的朋友給吳南生出了個大膽的主意:「你敢不敢辦像臺灣那樣的出口加工區?敢不敢辦像自由港這一類東西?」
吳南生恍然大悟。對呀!我們能不能也辦出口加工區,把汕頭市劃出來,對外開放,辦出口加工區,吸引外商投資辦企業呢?經過千請示,萬審查,小平一人決定,經濟特區辦起來了。而這在香港和臺灣乃至一些其他國家,本是平常事。
《紐約時報》寫道: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參見陳宏,《中國經濟特區建立的前前後後 》)。
圈地模式令中國開發區經濟走向盡頭
圈地就是政府指定一個地域範圍,允許你在那裡搞開發區經濟。在所圈地範圍內,允許出賣使用權,或將土地抵押給銀行,得到資金。用這部分資金作為配套資金,輔以優惠政策,吸引新投資進來 ,從而有GDP產生。然而,在圈地過程中,官員得大頭,房地產商得小頭,老百姓被迫支付更多才能過活,行賄受賄不斷蔓延,兩極分化愈演愈烈。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市區企業紛紛外遷,工人每日不得不付出長達幾個小時的時間奔波去上班,不願奔波的就得下崗(失業的代名詞),百姓的生活滿意度降低了, 基本生活需要支出的比例上升了。百姓購房支出的增加,導致了生活水平的降低,如果再加上醫療、教育等必要的支出,更是苦不堪言,大多數人迅速的淪為窮人。
地圈完了,再開始出賣國有資產,以遼寧大連造船廠為例,以往,造船廠的投資佔全市總投資的很大一部分,而自從建了開發區,資金都轉向那裡,造船廠技術改造無門,設備更新無力,與發達國家的造船業拉開了落後的距離,不得不考慮與外商合資,幾輪談判下來,堅持原則的廠長在後期的談判中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開發區的領導,很難理解這個談判結果是怎樣達成的,外商只用很少的資金就得到了所有的資產,包括造船廠多年來積累的市場份額,船廠得到的只有工人就業這一塊,隨著新技術的採用,原有的老工人也將被一批批淘汰,民族企業就此喪失。是誰出賣了寶貴的國有資產換來了既得利益?是特權階層,他們正是中國貪污腐敗的根源。
開發區內已經建成的外資、合資企業變成了地區經濟的主體,它們的GDP通常佔本地區GDP的一半以上,這些企業的運營,靠的是低勞動成本、廉價資源及無環境污染費和低稅。 隨著資源耗盡、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以及工人罷工的加劇,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不得不向低成本地區或國家搬遷,使用權到期的外資企業也紛紛撤資,開發區經濟開始撂荒,就連上海浦東這樣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大型開發區,也伴隨著商務成本的提高而出現蕭條。 如是,中國開發區經濟走向盡頭!
2010年7月6日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