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窮人留一趟綠皮車
「綠皮車」的消失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社會看起來雖然是在進步,但留給窮人的選擇正逐漸變得越來越少:舊城改造了,城中村消失了,環境整潔了,但房價與房租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路邊攤被城管了,小商販都進超市了,但菜價和肉價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赤腳醫生規範了,醫院標準化了,但就醫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大學擴招了,民辦教師被清退了,但教育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
從6月27日開始,被乘客和火車迷稱作「神車」的京滬1461/1462次「綠皮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1461/1462次列車作為京滬線上唯一的一趟「綠皮車」,途經京、津、冀、魯、皖、蘇、滬等7省市,中途停靠24站,全程硬座票價88元。新更換的列車加裝了空調,把燒水煤爐也換成電開水爐,餐車也全部使用電磁爐灶做飯,乘車將更加舒適。
對於京滬綠皮車的消失,引發了城市白領們的懷舊之情,在以前的年代,人們坐綠皮車去陌生的城市求學,去旅遊,去訪友...還有綠皮車那可以打開吹風的窗口,這些都構成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浪漫回憶中--那些扛著蛇皮袋、編織包的窮人旅客更關心的是票價,綠皮車消失後,列車到發站、開行時刻和行經停靠站不變,但普通旅客支付的最低票價卻由88元幾乎翻了一番,漲到158元。對於低收入階層來說,掙錢不易,收入低微,出行的選擇以「圖便宜」為主,而並不追求舒適度,但現在綠皮車的消失,等於強制他們選擇高一檔的消費。
事實上,京滬間特快列車、動車比比皆是,這些都可以滿足人們快捷舒適出行的需要,但可供窮人選擇的卻只有一趟綠皮車,現在它也消失了。
與「綠皮車」類似的還有7月1日剛剛開通的滬寧高鐵,據當地乘客反映,滬寧高鐵平均速度比之前的動車僅提高10分鐘左右,但票價卻提高了50%,而且,因為滬寧高鐵的開通,有25對普通動車被停運。
從經濟角度來說,鐵路企業為獲取更多利潤而取消低檔車次,提高票價本無可厚非,但正如我們往往習慣於稱呼「鐵道部門」而不是「鐵路企業」所表明的,鐵路運輸在中國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行為。鐵路由國有企業實行壟斷運營,不但具備商業性質,更是一種公共資源,它不但要追求利潤,更要顧及社會公共利益--- 窮人的利益當然是社會公共利益的一種。鐵路部門既得一般企業難以奢及的壟斷之利,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總想著漲價,更何況,中國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說起火車,印度留給中國人的印像一般是反面的,擁擠、骯髒、不安全,但據從印度旅行回來的遊客說,印度高端的空調列車比中國的同等級列車不但票價便宜,而且服務更好,車上有優質的增餐,座位還能充電;而那些大量存在普通列車,雖然設施簡陋,速度緩慢,但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列車行駛10個小時票價只有不到5元人民幣。類似的還有印度大城市裡的貧民區,雖然髒亂差,卻保障了無數城市貧民的居住權,地方政府輕易不會去整改強拆。
「綠皮車」的消失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社會看起來雖然是在進步,但留給窮人的選擇正逐漸變得越來越少:舊城改造了,城中村消失了,環境整潔了,但房價與房租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路邊攤被城管了,小商販都進超市了,但菜價和肉價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赤腳醫生規範了,醫院標準化了,但就醫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大學擴招了,民辦教師被清退了,但教育卻不再是窮人的選擇......
由於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勞資糾紛事件,包括全國總工會在內的各級部門都頻繁表態,提示應提高職工特別是生產一線職工的勞動報酬,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這對廣大勞動者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我以為,加薪雖然效果直接,卻是把可能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的雙刃劍,如果在加薪的同時能夠實行減稅,並大力提高窮人可享受的社會福利--比如增加低價列車的車次等,或可取得異曲同工之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請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