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朱宗震在《南方週末》上寫《蔣介石對1948年行憲的「反省」》,提及蔣介石在1948年行憲國民大會上被選做中華民國根據正式憲法選舉產生的第一位總統之後,與袁世凱一樣大加撻伐共和制度給自己與「人民」帶來的痛苦,居高臨下的評判:這是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活劇,直嘆息這筆歷史遺產「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我讀後則更深切感知:蔣介石真比項羽還悲切!
蔣介石,舉世公認的中國抗日戰爭偉大領袖,一雪百年列強侵略中戰敗的恥辱,為備受列強凌辱的中華民國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嘔心瀝血卻被毛澤東嘲弄成投降者。蔣介石几十年堅持寫日記反省並浪子回頭金不換,卻至今在黨中國還揹負罵名。蔣介石兌現抗戰時期在參政會上的承諾,從1946年起真切地實行民主憲政,卻被中共、民盟和美國共同抨擊為獨裁者。真冤,比竇娥還冤!
竇娥是一孝順媳婦,卻被誣告為毒死公公而處死,這是元曲戲劇的一個冤案。八年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舉世公認中國抗日主力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國軍正面戰場浴血奮戰拼實力,失敗之後轉入敵後堅持抗戰,兩個戰場將軍戰死204人,軍人死亡350萬,實打實的抗戰的中流砥柱。八路軍朱德、新四軍葉挺只是國軍編號下的司令和軍長;兩軍抗戰之初只有幾萬殘兵,精疲力竭,沒有實力,必須掛名國民革命軍才名正言順而不至於被當土匪剿得山寨冒煙、兩腿跑斷。「我黨」全靠國民政府抗日拖住日軍主力,才得以在日軍顧不上的農村佔領區壯大。可政治軍事暴發戶毛澤東居然在1945年蔣介石理所應當號令所有侵華日軍向國民政府投降時,譏笑蔣介石「摘桃子」,簡直就是個張驢兒。侍婆守孝的竇娥喪母、離父、亡夫、遭痞子誣告,每日反省的蔣介石北伐統一中國、抗日獲得最後勝利,居然在名正言順行使職權的時候被誣為「一擔水也不挑」!竇娥有他冤嗎?
蔣介石比竇娥冤,但畢竟不是竇娥似的申冤者。作為中華民國政府首腦,他必須在抗戰之後努力恢復全國和平:一方面他要兌現抗戰期間向全民所作的憲政承諾,邁出國民黨施政大綱的第三步;另一方面他還得面對抗戰中混了八年,在1945年已擁有120萬軍隊,控制十幾個省的農村上億人口(方式如同在羅馬控制天主教徒的梵蒂岡)的共產黨。這就是說,抗戰之後,國民黨是主動以行憲方式開放政權(還權於民)的,不存在所謂美國壓力,卻真切存在著毛澤東和共產黨為共產主義革命而破壞和平的威脅。毛澤東和共產黨在整個八年抗戰中一方面坐山觀虎鬥,任憑日軍消滅和磨損國軍;另一方面又不斷趁機拓展地盤和擴充軍隊,等待著成為日本太陽旗上的那顆紅太陽,報抗戰前幾乎被消滅的深仇和奇恥。
蔣介石不僅比竇娥冤,更比竇娥處境艱難:既要以行憲民主的方式謀求全國和平,又要阻止共產黨憑藉120萬軍隊發動共產主義革命致使全國生靈塗炭,同時還要承受調停國共衝突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給的壓力。對此蔣介石很不滿。
共產黨在抗戰八年裡消極抗日,養精蓄銳養足了力氣,八路軍、新四軍不時地跟國軍搞政治軍事磨擦。歷史經驗告訴蔣介石,1926年共產黨在江西、湖南的暴亂是一定會重現的。蔣介石深知:馬列鬥爭理論和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內戰,事實上局部衝突1945年已經開始,國共全面開戰不可避免。他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為此1945年12月他迎來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但馬歇爾禮貌背後另有心思。美國企望把中國共產黨跟蘇聯拉開,希望中國國民黨吸收共產黨和其他黨派參加政府,達成和平統一和解決腐敗問題,以此作為美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的條件。作為個人,馬歇爾並不理解蔣介石的艱難處境,反而被周恩來的外交魅力迷惑,真心想促成共產黨跟國民黨和解。由於馬歇爾的調停,國共1946年1月停戰在重慶開政治協商會議,以符合美國期待的《憲法草案案》替代了國民黨以前的總統制《五五憲草》,達成制定三權分立原則,採用責任內閣制憲法的協議。蔣介石很不滿,不同意,堅持實行總統制,因而與馬歇爾在會談中一再發生衝突。
蔣介石其實並非拒絕馬歇爾的調解,而是他非常清楚:沒有軍事勝利作後盾,「共匪」是決不會接受安撫的。而苦於中美文化傳統的差異,他沒法向馬歇爾說清楚,故而無法阻止美國拉弄共產黨的幼稚幻想,因而內心很痛苦。馬歇爾是堅決反對共產主義革命的,卻很希望將中共從共產主義陣營中拉出來。周恩來巧妙地利用了他的幻想,在林彪部隊差點被孫立人打沒時,以5月停戰令助其脫險。蔣介石為了杜聿明迷糊地調孫立人去臺灣,東北林彪隨之氣壯。中共內戰準備完成,毛澤東和共產黨拒絕學習西方共產黨做憲政黨放下武器的做法,開展內戰式的「解放」戰爭,1947年初三次拒絕中華民國的和平要求、堅持廢除憲法。美國馬歇爾再也調停不下去了。共產黨攜帶民盟旗幟鮮明地拒絕參與民國行憲。
國民黨依照承諾啟動了的憲政腳步依舊前行,1947年11月,內戰炮火下,制憲國民大會召開,國民黨、青年黨和民社黨,還有許多社會賢達參與制定民主憲法。在美國和全世界認清了共產黨是真正內戰的發動者之後,蔣介石和國民黨真切地想制定一部議會民主的憲法了:遷就非國民黨方面的主張,採納了責任內閣制。看來蔣介石是真的孫中山民權遺教的執行人,他防範的只是中國共產黨。共產黨拒絕參加國民大會,是其共產主義革命信仰的必然,國民黨還開是守信。
無疑內戰時期不宜實行憲政。但蔣介石的君子儒操守和美國推行議會民主的要求相結合,這件不合時宜的事按部就班地進行。總統虛權的內閣制憲法於1947年制定出來了。1948年3月29日行憲國民大會召開,開得一片混亂。國民代表資格引發國民黨黨員與黨部的矛盾,青年黨和民社黨趁美國援華案還未決定之際不斷增加權利要求,總統、副總統選舉加重蔣介石和李宗仁的矛盾,蔣介石勸胡適同意競選總統了卻遭到國民黨中常委否定。蔣為此警告:剿匪兩年內將失敗。
中華民國行憲政府的命運還真被蔣介石不幸而言中,1950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抗戰後的憲政命運,當時完全取決於內戰中國軍是否能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而蔣介石的思慮在當時不被干擾,應是國軍軍事勝敗的很重要的原因。但國民黨臨中央委出於將領士氣的考慮仍然要蔣介石競選總統,雖然以國民大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賦予總統以緊急處分的特權,以保證蔣介石不會被行政院長架空。但這種做法勢必留給反對蔣介石的所有黨派和個人攻擊他繼續搞獨裁的口實,於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都顯而易見的不利。所以蔣介石警告很嚴厲。可國民黨臨中委並沒聽懂他的警告,所以維持決定。這也說明蔣介石並非獨裁者。
看來中華民國1948年行憲是來給國民黨統治大陸送終的。似乎上蒼就沒有給中華大陸實行憲政的歷史安排。1912年,同盟會多數人是要搞議會民主的,所以才有宋教仁組合國民黨競選的大獲全勝,但結局卻是:至今也沒弄明白的真正的主使人是誰的刺客,一顆子彈就讓民國初年的行憲嘗試,女人似的難產了。袁世凱以為這是老天爺要他恢復君主制,因為「人民政治知識幼稚」,結果中華帝國成了不到三個月的鬧劇。之後則是中華民國1916∼1949年33年的亂局。而這個亂局的歷程是:新文化運動和馬列主義狂潮,五四運動和國共黨爭,大革命和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內戰,抗日戰爭,國共第二次戰爭,中華民國撤離大陸。 1912年中華民國行憲選舉,1913年二次革命來終結,在大陸就是兩個年頭的生命。1948年行憲選舉,1949共產黨革命來終結,依然只有兩個年頭。真乃宿命。
1948年面對鐵板一塊的中國共產黨的強敵,行憲導致國民黨為代表、副總統的名利競爭而人心渙散。正如蔣介石的日記反省所寫:「黨員之跋扈梟張,只顧爭權奪利而不能存有革命歷史與民族利益之存在也。」故而蔣介石根本就不想當總統,就任總統之際就料想:戰勝共匪無望,「只有決心辭職下野之一途而已」 。之後立法院中的紛爭更讓蔣介石深感「未至民主程度而硬行民主」的苦痛。
細讀朱宗震之《蔣介石對1948年行憲的「反省」》,我可以真切感知蔣介石走過1946∼1948年中華民國憲政從預備到行憲的誠信品德、痛苦心靈和後悔。為中國大陸不成為馬列主義文化殖民地,這個奮戰大半生的中華大英雄,至今還被他力圖保護的中華民國的遺民的子孫罵作賣國賊,真悲比項羽,冤過竇娥。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蔣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