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驗談:英國大學的教學經歷

 2010-06-14 14: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英國教學4年,我經歷了由助教到講師的過程,今天談一點教學中的經歷,希望與大家分享。

我的第一次教學經歷是當助教,輔助教授給碩士生上實驗課,但不負責整個課程的設計和考試。學校付20到25鎊/小時的工資,遠遠高於去餐館打工,而且是一個很好的鍛練機會。

博士畢業後,我也做過兼職講師,當一門課程的老師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設計課程內容,佈置考題,工資是35英鎊/小時,一般一次課只有2個小時,台上1小時,台下至少準備10小時,不過如果是第二次上同樣的課,可能就是2-3小時了。

現在,我在一所研究型大學裡面做終身教職,和我以前做兼職講師的情況差不太多,但是由於接觸學術界的人多了,也漸漸感覺到不同大學對教學的要求和任務的不同了。

教學型大學教師授課任務重

總的來說,英國大學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型大學,即傳統的大學,第二類是教學型大學,即是在上世紀後期成立的新型大學。

我在這兩種大學都教學過,對於教學型大學,學校重視的是老師的教學時間以及學生的就業率,其課程設置相對更加接近社會需求,所以不少新型大學,其實是由英國的專科學校升級而來,實踐性很強。

一般在教學型大學裡面的老師要求一年的教學任務,從350學時到500學時或者更多,基本上要求全年都在給學生上課。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型大學,對教師的研究水平不做硬性要求,即不要求在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所以應聘者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教學,有時間教學,不需要有研究記錄(Research track record)。

研究型大學更注重研究水平

對於研究型大學,學校對教學的任務就比較少,特別是研究型大學中排名比較靠前的所謂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如我所在的女王大學,每年講師或者教授可以選擇從2月到5月上課,或者10月到1月上課,僅在一個學期內有安排,且全年不超過120學時。但是要求老師有較強的研究水平,根據不同的學科,要求老師在著名雜誌上發布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並取得國家級以上的研究課題,應聘者一般要求已經發表了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

由於研究型大學同樣需要教學,而學生人數不會低於教學型大學的學生人數,但是每個老師的上課量又比較少,所以就有一個新職位,教員(Teaching Fellow)。教員不需要做研究,可以被提拔為高級教員(Senior Teaching Fellow),但是一般不會成為教授。

無論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英國的教授一般一個專業就一個,稱為主席(Chair),教授都是主席,主席也都是教授。

上一次談到了不同類型大學的教師所賦予的教學類型也不同,接下來就來談談我在這兩種類型的大學的教學經歷。

兩類大學的不同工作經歷

我在教學型大學上課的經歷是,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無論課程結構,考題類型都是沒有其他人參與,有的時候課程主任會過問一下,主要不引起學生的投訴,就不會有麻煩。

在研究型大學上課,在開學前幾週,一般要教研室一起開會,通過教學大綱,列出每堂課程的知識點,閱讀文獻,練習題範圍,以及課程評價標準,如果要求學生寫論文,那麼列出論文的要求,和佔最後成績的比例,如果有考試,要列出考試的時間長度等。

提到本學期我上課的120學時中,分配是72小時的教學,48小時的課堂練習(Tutorial),課堂練習一般配合上課講的內容,組織很簡單,將學生分成10-20人的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小時,看一段材料,做演講。幾個小組都是做同樣的事情,對老師而言是重複勞動。

當然,學校付出較高的工資給我們,不是讓我們一年僅僅工作這72小時,學校對我們研究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在研究型大學,比的是研究項目和論文發表,即使是終身教職了,但是如果3年內沒有達到預定目標,還是要用其他的方式讓你離開。

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

平時我們都做什麼呢?我們經常去各個地方參加學術會議,和英國各地的公司和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經費來自於自己的項目,沒有項目,就沒有學術交流,學校能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主要是靠自己去拿。

我們的時間也非常的自由,自己就是自己的老闆,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包括博士,博士後,團隊就和公司一樣,做大了,項目經費也越多,人員配備也越多。

舉例來說,我知道Warwick大學一個教授,雇佣了80多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為他做研究,而他自己也獲得了Lord的爵位。以後希望有機會詳細談談英國大學的研究體會。
 

来源:BBC英倫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