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停辦 學生無處可去

 2010-06-11 21: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高考時,風波起。6月1日,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突然宣告停止辦學,數千名學生面臨尷尬境界,而此時距離2008年學院首次招生,僅2年時間。

就在數天前,浙江另一民辦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則抓住了救命稻草。5月28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公告同意該校出賣一塊60畝的土地,以償還高達 8.2851億的債務。

兩所地處富裕省份浙江的問題高校,一個遭遇撤資,一個被官方特許賣地自救,合作方更是上海財經大學和浙江大學這樣的知名學府。在高校瘋狂擴張和盲目投資的大環境下,一旦負債過高、資金緊張,這些院校將如何安度危機?

學院突然停辦

「今年的招生名單裡面,沒有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2009級學生瀋瑩(化名)對記者說,直至6月1日《浙江日報》正式刊登2010年浙江省高校招生簡章前,學生們對學院停辦之事還一無所知。萬分驚訝的學生們當即給班主任和學院領導打電話,得到的答覆是:「學院不招生了,停辦了。」

好好的學校,怎麼說停就停了?剩餘的學業要到哪裡完成?能不能順利拿到畢業文憑?瀋瑩和同學們悸動不安,迫切尋求院方答案。

6月3日晚,部分學生在校園操場上集結,高唱勵志歌曲,並燃放鞭炮,施放孔明燈。6月4日凌晨,校方派出一位副院長,召集大昌公司代表及學生幹部進行了緊急協商。而大昌方面則聲稱,合作辦學的協議已經終止,目前的校區已經租出去了,學生的去留將由上海財經大學全權負責。

4日中午,學院院長郭羽誕從上海專程趕回並召開座談會。但由於事發突然,郭院長除強調合法辦學有效、承諾08、09級在讀學生都能正常獲得「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畢業文憑外,未對學院未來處置方法以及學生安置、去留等做出明確答覆。

6日,經過緊急磋商,學院管理層達成了初步處理意向:在校學生可轉移至上海,由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代為管理,教學檔案及師資由上財大負責,住宿在研究生公寓;在讀2008、2009級學生畢業時依然發放上海財經大學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但依然要註明「浙江學院」;此外,尊重部分學生意願,可按當年高考分數線重新分流到省內其他三本院校就讀。

在院方出臺處理方案之後,6日當天,1600餘名在校學生才正式收到了院方下發的《告全體學生書》,稱由於投資方浙江大昌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撤資,學校可能會停止招生和辦學。6月8日,在沒有通知家長的情況下,學校發放了學生意向徵詢書,要求學生在「下半年去上海財經大學就讀」和「省內高校分流」兩個方案中做出最終選擇。

記者在獲得的這份意向徵詢書上看到,文件只附有一張浙江省內同批次高校的當年投檔分數線,卻沒有相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分流去向學校同意接收生源的證明文書和簽章。而9日院方分發給學生的《答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學生問》的書面材料上,雖然對遷址上海後學籍、檔案、畢業文憑等諸多細節問題做出了安排和解釋,但這份署名為「上海財經大學工作組」的材料文件,同樣未加蓋任何公章。

但學生及家長們,並不認同上述處置方式。「學校欺騙了我們!大昌為什麼要撤資?必須給我們一個交代。」2008級學生家長張先生表示,大昌、上財大在招生時就隱瞞事實真相,給予虛假承諾,侵害了學生們知情權等合法權益。由此,學生家長們不同意未來的畢業證書加註不復存在的「浙江學院」字樣,而要求改為上海財經大學其他院系;第二種處理方式改讀省內本三院校的安排,也與目前浙江學院本二的資格不符,難以接受。

大昌撤資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可謂從建立之初,就波折不斷。

資料顯示,學院於2008年5月7日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上海財大與浙江大昌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開始合作辦學。目前在校生員超過 1600人。

根據《金華日報》的報導,早在2006年7月24日,金華市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確定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籌)落戶金華,規劃面積1000畝,計畫總投資10億元,項目將實行一次性規劃、分期實施,主體工程將在兩年內完成。

2008年2月27日,該學院未經教育部批准先行動工,完成一期投資5.2億元,實際教育用地1210.17畝,預計在2009年9月正式啟用新校區。但直到今天,學生們仍然沒能搬進所謂的新校區。

坊間傳言,上財浙江學院的停辦,與大昌集團資金鏈緊張等因素存在重要關係。學院投資方浙江大昌教育發展有限公司,隸屬於浙江大昌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錦標。而記者從大昌集團網站看到,大昌集團是金華地區最大的汽車銷售商,註冊資金1億元,總資產6億元,現有十六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七家分支機構及三家外資企業。

記者從學院2009年招生簡章得知,學院安排在本科第二批錄取招生,每年學費16000元,按1600名在校學生計算,學費總收入僅為2560萬元。顯然,以大昌集團1億元的註冊資本、6億元的總資產,要運作10億元總投資的學院建設,而招生收入又僅僅為數千萬元,其捉襟見肘的困境,不言而喻。

6月8日、9日,本報記者多次撥打陳錦標及學院院長郭羽誕的手機,均被轉入秘書臺,未能就學院停辦真實原因作出求證。

此外,大昌集團還涉及1億元註冊資本的虛假驗資。據大昌集團小股東胡建平反映,大昌集團的前身是大昌汽車有限公司,後變更為大昌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金也從當初的1000萬元擴充為6000萬元。

最初的大昌汽車公司,是由金華大昌汽車維修中心全體職工和浙江鴻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合資設立的,鴻運公司董事陳錦標受委派擔任大昌汽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後來鴻運公司逐步退出,將股份轉讓給了陳錦標和其他職工。

就在註冊資金從1000萬到6000萬的數次變更註冊中,陳錦標的持股份額也上升至60.5%,其他的汽車維修中心職工的股份變為39.5%。由此胡建平等人認為,陳錦標在工商登記中存在虛假驗資的行為,並舉報大昌公司虛假註冊,侵吞普通職工股份。

2008年11月,浙江省工商部門曾就此責成大昌集團進行整改,給普通股東完善股份登記手續。「可是不知什麼原因,至今未見大昌公司重新登記股份。」胡建平說。

高校債臺何解

高校債務風險的化解,確已成當務之急。

無獨有偶。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負債風波也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2010年2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被曝計畫出賣校內一塊60畝的土地,以解決負債問題。

浙大城市學院組建於1999年,是在浙江電信實業集團下屬原「郵電管理學院」基礎上建成,目前總資產21億元,固定資產15.3億,負債 8.2851億。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公開回應「賣地還債」問題。他說,由於此舉引發極大爭議,賣地計畫已暫停,「到底如何運作,還要觀察觀察再說」。

5月28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公告稱,「根據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改委《關於加強省屬高校債務管理的通知》精神,杭州市政府擬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通過公開出讓方式盤活存量土地資產,減輕債務負擔。目前,該地塊還在編製規劃過程中」。

本報從浙江省發改委獲悉,浙江已在控制高校債務總量的前提下,根據債務狀況對急需啟動的基建項目分為四類,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分類指導。這四類分別是:債務負擔較輕,風險率在50%以下的高校;負債率較高,但能通過老校區騰空、實施土地置換等方式落實資金來源,償還銀行貸款的高校;風險率高於50%,低於80%的,不新增債務或少量增加債務的高校;異地新建校區,建設資金由當地政府負責落實的高校。

目前,浙江省發改委已編製完成《浙江省高等學校投資項目建設規劃(2008∼2012)》,規劃期省(部)屬高校新增高校教育用地面積307萬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築面積337萬平方米、新增投資估算約93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浙大城市學院是一所公助性質的民辦獨立學院,土地是由政府無償劃撥的,而其學費卻比其他公立高校高得多。現因負債問題變通賣地,這種國有資源的部門化侵害了社會公平,更刺痛那些為支持教育的失地農民的心。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